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07:49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技不断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幻奇观。面对比科幻更加科幻的中国现实世界,新世纪科幻作家以科幻的方式对当下中国社会进行思考和言说,他们不停地追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影响的两面性,期望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言说和批判,创造出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他们积极开拓新题材,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叙事模式和文本艺术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类型。本文选取新世纪科幻现实主义创作为研究对象,以充分的文本细读为基础,对这类作品所呈现出的文本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括四章:第一章首先对科幻小说的定义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在厘清与科幻小说息息相关的诸要素的基础上对中国科幻小说进行历史考察,还原科幻现实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被提出的历史文化语境、阶段性特征以及21世纪对这一命题的反思和发展。第二章探究新世纪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所蕴含的伦理关怀。新世纪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是科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思想资源,本章通过具体文本对小说所蕴含的科技语境下人的异化、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的关系、技术对人的监视与操控等问题进行分析,投射出当今中国人在技术发达环境中的...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科幻现实主义类型溯源
    第一节 难以界定的科幻小说
    第二节 科幻现实主义的萌芽
        一、20 世纪中国对于科幻与现实关系的探讨
        二、20 世纪科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
    第三节 新世纪对科幻现实主义的重建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科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伦理关怀
    第一节 对人的异化的反思
    第二节 人与机器的关系
        一、机器与生命
        二、机器与人的界限
    第三节 技术与人的博弈
        一、无所不在的技术渗透
        二、回归自由的探讨
第三章 科幻与现实交织的文本艺术
    第一节 陌生化与认知
    第二节 时间维度与空间隐喻
        一、时间维度
        二、空间隐喻
    第三节 真实性
第四章 中国科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意义与隐忧
    第一节 科普少儿论的突破与科幻思维的建立
    第二节 文类独立性消解与工具论的隐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科学幻想小说在中国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贡献与误区:郑文光与“科幻现实主义”[J]. 姜振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8)
[2]科幻文学中的人工智能伦理[J]. 吕超.  文化纵横. 2017(04)
[3]科幻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从《北京折叠》谈起[J]. 林萌.  关东学刊. 2016(12)
[4]《北京折叠》的善治寓言和郝景芳的乌托邦想象[J]. 曾军.  创作与评论. 2016(24)
[5]从科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北京折叠》[J]. 任冬梅.  南方文坛. 2016(06)
[6]中国科幻文艺的现状和前景[J]. 林品.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2)
[7]我对科学文艺创作的反思[J]. 金涛.  科普研究. 2016(01)
[8]科幻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引发的思考——以美国电影《她》为例[J]. 葛文婕.  名作欣赏. 2015(30)
[9]开拓科幻小说的现实主义新域——论陈楸帆及其科幻小说创作[J]. 高亚斌,王卫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对“科幻现实主义”的再思考[J]. 陈楸帆.  名作欣赏. 2013(28)

硕士论文
[1]论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民族性[D]. 韩金桥.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2]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闯入者”模式探究[D]. 张洪磊.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研究[D]. 张雪利.兰州大学 2017
[4]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生产消费与文化反思[D]. 孙洪禛.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6
[5]新生代科幻小说的现代性反思[D]. 陈果.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灾难题材写作研究[D]. 廖晓波.湖南大学 2015
[7]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建构[D]. 窦芳芳.辽宁大学 2015
[8]当代作家韩松科幻小说主题研究[D]. 边斌.南京师范大学 2015
[9]世纪之交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本土化特征[D]. 吴宏阳.东南大学 2016
[10]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意识[D]. 杜瀚翔.中山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05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05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