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在人生与艺术之间 ——王国维“境界”说与“不隔”说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21:24
  “境界”和“不隔”看似是不同的批评标准,但实际上是王国维评词标准的不同侧面。“境界”的评价,不仅包括对作者的精神高度的肯定,也包括对作品完成好坏的评定。“不隔”则侧重于对作品艺术层面的评价。在王国维看来,一个有“境界”的作品,需要作者对他的认识对象做到无功利的观审,并且通过“意境”的营造将它呈现出来。能做到如实呈现作者心中所知所感的作品,就是“不隔”的作品。与此同时,它也就是有“境界”的作品。“境界”作为评词的标准,有精神和艺术两方面的来源。在精神方面,它来自于王国维对审美超越达到的精神境界的肯定。精神境界,因人而异。王国维的“境界”是超越个人利害,担荷人间罪恶的“境界”。他对词的评价也时常受到他的价值观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它来源于对康德和叔本华美学观念的认同。“艺术是对理念的复制”的观念,对“第一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对画面感的重视,间接促成了“意境”说的诞生。精神层面的“境界”与艺术层面的“意境”是“境界”说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不隔”作为评词标准的提出,则更多与叔本华的艺术直观说相关。“语语都在目前”的“直观”,就是“不隔”。王国维对词作“隔”的批评,主要在于作者只重视创作的技艺而...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其由来
    第一节 “境界”之于“道”
        一 “境界”的审美超越性
        二 王国维“境界”的人间本位
    第二节 “境界”之于“艺”
        一 “境界”的“探本”说由来
        二 “境界”的“再现”模式
        三 意外之花:“意境”的诞生
第二章 以“境界”说为前提的“不隔”
    第一节 “不隔”与“境界”的关系
        一 “真”与“直观”:来自手稿的理论推测
        二 “不隔”与境界之“真”
        三 “语语都在目前”的“不隔”与“直观”
    第二节 “不隔”的境界与“隔”之病的冲突
        一 “气困于雕琢”与“意竭于摹拟”
        二 “即景叙情”与“即事叙景”之别
第三章 “不隔”的启示
    第一节 “无用之用”与“不隔”
    第二节 作者与“不隔”
    第三节 “不隔”的普遍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論“不隔”:從費經虞到王國維[J]. 汪超.  词学. 2018(02)
[2]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J]. 祁晓明.  励耘学刊. 2017(02)
[3]二十世紀境界説研究論略[J]. 鄧菀莛.  词学. 2017(02)
[4]以当代中国油画发展为例探讨油画创作中的“隔”与“不隔”之美[J]. 陈涛.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4)
[5]《人间词话》“真”而“不隔”之义释[J]. 刘锋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6]《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五)[J]. 彭玉平.  古典文学知识. 2015(06)
[7]《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四)[J]. 彭玉平.  古典文学知识. 2015(05)
[8]影响的神话——关于“田冈岭云文论对王国维‘意境说’的影响”之辨析[J]. 罗钢,刘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9]王国维与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批评——田冈岭云文论对王国维“意境说”的影响[J]. 祁晓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人间词》《人间词话》研究论著编年叙录(三)[J]. 彭玉平.  古典文学知识. 2015(04)

博士论文
[1]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 朱维.华中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王国维文学观对中学古诗文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探析[D]. 张伟.天水师范学院 2015
[2]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经典化历程研究[D]. 韩婷.济南大学 2014
[3]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说[D]. 周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4]王国维“不隔”的境界探析[D]. 张瑞丽.曲阜师范大学 2010
[5]象与真——中国艺术审美的真实性研究[D]. 李雪.河南大学 2009
[6]“不隔”与“陌生化”互释性研究[D]. 肖娟.暨南大学 2008
[7]追寻审美直观下的真实[D]. 朱殊.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2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62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