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鲁迅革命话语考

发布时间:2021-08-26 06:43
  二十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段革命的历史。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现代器物文化、帝国殖民战争的冲击下,中国不仅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而且也不得不接受文明失落的窘况。在这种全面危机的状况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尝试各种方式方法,以尽快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成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主体性成员。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念理论方法、社会实践方式的革命,便是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最为突出、并造成了重要的历史后果的范畴之一,而鲁迅则是这个革命的中国二十世纪的典范性人物。对于鲁迅等置身于传统到现代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革命不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且是充满着切身体验的历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鲁迅及其文字不但是反封建的一面镜子,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并对当下中国的思想状况与文化创造有着巨大影响。以鲁迅革命话语的源流转折作为研究对象,既为考察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革命观念的变迁,也为映照后革命中国的思想文化状况。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尝试运用观念史、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鲁迅文论中的“革命”话语,探讨鲁迅革命观念的思想内涵与历史变迁,进而形成对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批判性反思。本论文...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鲁迅早期革命观:科学与民族革命
    第一节 鲁迅对西方革命观念的接受与批判
    第二节 鲁迅科学革命观的建立
    第三节 从科学革命到民族革命的转折
    小结 科学、进化与革命
第二章 鲁迅中期革命观:启蒙与文化革命
    第一节 人的革命与改造国民性
    第二节 家庭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节 鲁迅与反传统的五四思想革命
    小结 启蒙即文化革命
第三章 鲁迅晚期革命观:走向社会革命
    第一节 国民革命与鲁迅革命观的转向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大众革命
    第三节 鲁迅晚期杂文的激进革命倾向
    第四节 两个口号的论争与永远革命
    小结 社会革命及其批判
第四章 文学革命:鲁迅革命观的主体
    第一节 “摩罗诗人”与科学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鲁迅对启蒙现代性观念的批判
    第三节 超越“左”和“右”革命辩证法
    小结 鲁迅与革命的超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与现代革命文学关系的历史结构考释[J]. 杨洪承.  文艺研究. 2017(11)
[2]浅析鲁迅的革命文学批评理论[J]. 李之凡.  河西学院学报. 2016(06)
[3]三个意象与上海时期鲁迅“革命观”的精神结构[J]. 杨姿.  江苏社会科学. 2015(01)
[4]以革命为名义的“革命”——“丸山鲁迅”研究札记[J]. 李明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5)
[5]鲁迅早期书信中革命话语的内涵演变[J]. 赵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2(05)
[6]新世纪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J]. 史春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01)
[7]鲁迅回顾和评议辛亥革命[J]. 刘家鸣.  鲁迅研究月刊. 2011(09)
[8]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兼谈鲁迅的有关论述[J].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2011(06)
[9]杂文的“自觉”——鲁迅“过渡期”写作的现代性与语言政治(下)[J]. 张旭东.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02)
[10]鲁迅“革命文学论”的形成及其独特性[J]. 张勇.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01)



本文编号:3363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63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