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当代小说女性爱情观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09:47
  爱情对人们而言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当代小说中人们的爱情观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女性爱情观。在新中国小说中,爱情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此时女性爱情观处于被扭曲状态。不仅女性意识被遮蔽,造成女性形象男性化,而且道德也被政治化。爱情不再成为个体之间的小我情感,而是被放大为家国大爱主题的革命情感。进入新时期后,政治渐渐不再成为人们生活中唯一的主题,人们重新燃起对爱情的渴望,认同婚姻中应当有爱情的位置。此时爱情开始回归个体的人性情感。伴随政治化的旧道德消去,逐渐形成了爱情新道德,但由于道德回归个体化,这种新道德尚处于混乱的状态。加之身体写作开始兴起,此时女性意识从被遮蔽走向回归,新时期女作家们开始打开女性身体之门,对女性隐藏的欲望进行深层书写。在“沉重”与“轻逸”的伦理选择中,现代人对爱情的定义越发困惑,也造成这一时期文学爱情叙事的多元景观。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呈现的爱情观,去研究女性爱情观转变的深层原因及影响,这对当今社会有极大的现实和反思意义,对人们的精神、情感走向也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致力于从道德、情感、身体三种角度去研究当代小说女性爱情观的转变,以及转变给...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小说的道德叙事与爱情观的转变
    第一节 新中国小说的爱情道德叙事
        一、爱情与家庭伦理
        二、爱情与集体伦理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叙事与爱情新道德的确认
        一、爱情旧道德的反思
        二、爱情新道德的确认
    第三节 爱情道德叙事转变与新的文学价值
        一、新中国小说与主流意识形态
        二、新时期小说功能的转变
第二章 小说的情感叙事与爱情观的转变
    第一节 新中国小说的爱情情感叙事
        一、情感叙事与国家认同
        二、集体情感与个体情感的冲突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的爱情情感叙事
        一、爱情叙事与个体情感的凸显
        二、新时期个体情感的走向
    第三节 爱情情感叙事转变与新的文学审美原则
        一、新中国小说的情感特征
        二、新时期小说审美的转变
第三章 小说的身体叙事与爱情观的转变
    第一节 新中国小说的身体叙事
        一、女性身体的男性化
        二、被遮蔽的女性意识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的女性身体叙事
        一、身体写作兴起
        二、女性意识回归
    第三节 身体叙事与爱情观
        一、打开身体之门,对女性欲望的深层叙事
        二、“沉重”与“轻逸”编织“爱的谎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80后”一代女性的爱情成长——以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微为例[J]. 王东旭.  名作欣赏. 2017(30)
[2]论家庭伦理观念的转变[J]. 李存祥.  宿州学院学报. 2015(01)
[3]20世纪女性小说中的婚恋主题[J]. 钟琛.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9)
[4]新时期婚恋小说中的婚姻观念[J]. 李玉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重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J]. 谢有顺.  文艺争鸣. 2013(02)
[6]90年代中国女性私小说:现代消费,快感想象和自惭情境[J]. 王玲珍,肖画.  文学评论丛刊. 2012(02)
[7]女性主体意识下的爱情婚姻观——以新时期女性文学为例[J]. 李素珍,冯鸿滔.  长城. 2012(10)
[8]婚恋观的重构与消解——20世纪80年代婚恋小说研究[J]. 李素梅.  名作欣赏. 2012(12)
[9]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爱情研究综述[J]. 赵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0)
[10]试论新时期初期小说对爱情婚姻各具风格的差异性书写[J]. 胡莎.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 吕海琛.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新时期小说的乱伦叙事[D]. 段娜娜.西南大学 2017
[2]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的爱情书写研究[D]. 韩梅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论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爱情叙事的变迁与诉求[D]. 赵霞.福建师范大学 2012
[4]肉身与心魂[D]. 宋云芳.江西师范大学 2009
[5]爱情主题的演变与人性表现的拓展[D]. 赵林.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1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91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