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黄爵滋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15:43
  作为清末有名的禁烟名臣,黄爵滋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成就不凡的文学家。目前学界对于黄爵滋诗歌的研究较少,故本文以《仙屏书屋初集诗录》及《诗后录》为文本,结合其它相关资料,对黄爵滋的诗歌进行研究。根据黄爵滋的生平经历和交游情况,本文将其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早年求学时期、仕宦时期、晚年主讲书院时期。早年求学时期,他天赋奇佳,刻苦好学,是读书人的榜样。仕宦时期,他体察民情,办事严明,力主禁烟,抗敌救国,一身浩然正气,受人推崇,是为官者的楷模。主讲书院时期,他深谙教育,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学,是为人师者的典范。黄爵滋乐于与人交游,组成了固定的文人团体,故其交游情况主要是从“宣南诗社”、“江亭雅集”圈子两个文人团体进行论述。“宣南诗社”和“江亭雅集”圈子是黄爵滋在京城中最为重要的文人交际圈,也是以他为代表的京城士大夫文人团体。其中的参与者与他志趣相投,是他在文学上的知音和政治上的有力支持者。本文将黄爵滋诗歌的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写景状物,独抒性情;蒿目时艰,嗟叹民苦;赠答唱和,送别怀友;咏史怀古,心系国家;托物言志,寄托深远。黄爵滋的写景状物诗在描摹山水行迹和自然风光的同时,传递了...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黄爵滋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仙屏书屋初集诗录》及《诗后录》文献述略
第1章 黄爵滋的生平经历及交游情况
    1.1 黄爵滋的生平经历
        1.1.1 早年求学时期:敏而好学
        1.1.2 仕宦时期:政绩突出
        1.1.3 晚年主讲书院时期:重视书院教育
    1.2 黄爵滋的交游情况
        1.2.1 “宣南诗社”
        1.2.2 “江亭雅集”圈子
第2章 黄爵滋诗歌创作题材及特色
    2.1 创作题材
        2.1.1 写景状物,独抒性情
        2.1.2 蒿目时艰,嗟叹民苦
        2.1.3 赠答唱和,送别怀友
        2.1.4 咏史怀古,心系国家
        2.1.5 托物言志,寄托深远
    2.2 艺术特色
        2.2.1 结构章法
            2.2.1.1 组诗写作,层层递进
            2.2.1.2 开门见山,直陈其事
        2.2.2 艺术手法
            2.2.2.1 善用典故,含蓄隽永
            2.2.2.2 善用夸张,沿饰得奇
第3章 黄爵滋诗歌特色成因
    3.1 社会与时代因素
        3.1.1 政治腐败
        3.1.2 外敌入侵
        3.1.3 流民四起
    3.2 转益多师的诗学渊源
    3.3 兼容并包的诗学主张
        3.3.1 经世致用
        3.3.2 体、气、理、法兼备
        3.3.3 缘情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黄爵滋诗歌情感内涵[J]. 孙靖伟,徐国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2]论嘉道时期我国的生态灾变[J]. 严奇岩.  农业考古. 2012(04)
[3]论嘉道经世学派的兴起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J]. 武道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黄爵滋《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J]. 邱美琼,胡建次.  九江学院学报. 2007(01)
[5]论道光年间的江西诗人群体[J]. 胡迎建.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5)
[6]黄爵滋反对殖民主义经济侵略的思想[J]. 梁琦秋.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1(02)
[7]论黄爵滋的经济思想[J]. 林容.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0(05)
[8]论黄爵滋的军事思想[J]. 陈小琼,钟贤才.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9]论黄爵滋的吏治思想[J]. 陈小琼.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999(05)
[10]《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作者异说考论[J]. 黄细嘉.  安徽史学. 1999(03)

硕士论文
[1]黄爵滋《仙屏书屋初集诗录》研究[D]. 崔晓杰.华东交通大学 2016
[2]“禁烟名臣”黄爵滋及其诗文创作研究[D]. 孙靖伟.东华理工大学 2015
[3]嘉道时期经世派诗歌论[D]. 魏慧娟.苏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60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60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