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乡土叙事转型论

发布时间:2022-01-01 10:34
  韩少功是一位思想型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始终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改变我们关于文学的固有想象。他对任何文学潮流都保持质疑和警惕,其作品在当代文学评论界屡次引发争议和讨论。本文试图从这些繁杂的声音中,纵观韩少功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叙事,理清韩少功创作中思想和文体上的转变,并把他的转型放置在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转型背景中思考韩少功创作变化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从乡土叙事的思想维度去观照韩少功文学创作的转型。主要体现在:韩少功的创作思想由1980年代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想象转向对于启蒙性的理性批判。在此过程上,知识精英的启蒙立场逐渐隐匿,逐渐向民间回归。第二章从乡土叙事的文体维度去观照韩少功文学创作的转型。1990年代他的小说逐渐抛弃了欧化的小说模式,进入跨文体写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小说结构上由线性叙事到片段化表达;叙事内容受古代杂文学传统的启发,在叙事中加入非小说因素,尤其是理论叙述;叙事模式上由早期作者的隐匿性表达到作者直接跳出故事向读者展现观点。这种模式受到古典小说常见的“主观叙事”形式影响。第三章从作家自身以及1990年代的文化语境来对韩少功的文学转型做出价值判断。...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 韩少功总体研究现状
        (二) 韩少功创作流变研究现状分析
    三、思路方法
第一章 韩少功乡土叙事的思想转变
    第一节 从启蒙批判到反现代性
        一、劣根性批判和现代国家想象
        二、反西方现代性的现代化追求
    第二节 从批判乡村到精神返乡
        一、乡村经验和生存方式的认同
        二、劳动价值的确立
第二章 韩少功乡土叙事的文体转变
    第一节 线性叙事到片断性表达
        一、局束于因果关系的线性叙事
        二、打破成规的片断化表达
    第二节 叙事与理论的主体置换
        一、杂文学传统
        二、跨文体写作
    第三节 隐匿作者到作者在场性
        一、作者退出叙事
        二、作者在场性
第三章 韩少功乡土叙事转型的价值判定
    第一节 小说创作困境的突围
        一、小说的文体危机
        二、自身创作困境的突围
    第二节 文学理想逐渐形成
    第三节 历史终结之后的形式变革
        一、现代化焦虑中的言说困境
        二、言说困境和复归传统的双向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想演变与文体的拓展——韩少功创作轨迹追寻[J]. 陈鹭.  当代作家评论. 2018(02)
[2]“进步”与“进步的回退”——韩少功小说创作流变论[J]. 李遇春.  文学评论. 2014(05)
[3]思与感伤:韩少功小说论[J]. 梅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4)
[4]论韩少功小说的文体选择与写作困境——以《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为例[J]. 姜欣.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5]直面丰富而复杂的世界——韩少功与米兰·昆德拉的文学观[J]. 石晓岩.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6]文体的内涵、层次与现代转型[J]. 陈剑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0)
[7]韩少功乡土小说的视角迁移[J]. 罗关德.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05)
[8]文学:文体开放的远望与近观——韩少功、王尧对话录(之三)[J]. 韩少功,王尧.  当代. 2004(02)
[9]从“小说”到“非小说”——韩少功长篇小说文体创新探析[J]. 任蓝.  学术交流. 2003(10)
[10]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有关韩少功《暗示》的阅读笔记[J]. 蔡翔.  文学评论. 2003(04)

博士论文
[1]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 周引莉.华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冒险的写作[D]. 周小纯.湖南大学 2017
[2]新世纪韩少功的跨文体写作研究[D]. 易洋.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5
[3]文化寻根的坚守与拓展[D]. 刘媛.苏州大学 2011
[4]论韩少功小说风格的转变[D]. 冯万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韩少功创作叙论[D]. 廖述务.海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2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62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