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柳永“屯田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15:33
  柳永词自成一体,独具艺术风貌,后世称为“屯田体”,并称构成“屯田体”的基本要素或表现方式为“屯田家法”。关于“屯田家法”,学界通常指“写情用赋笔”,重点放在章法结构上,但在柳永《乐章集》中,双声叠韵和领字的运用,也是柳永“屯田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写情用赋笔”与双声叠韵及领字的运用,共同构成了“屯田家法”。本文的一、二两章主要对柳永《乐章集》中双声叠韵和领字的运用作一些归纳和总结。从而促进对柳词中的双声叠韵及领字更细化、全面的认识。双声叠韵和领字都是“屯田家法”的组成部分,也是“屯田体”的手段技巧,但这两者并不能全面的概括“屯田体”,因此文章第三章重点论述“屯田体”的特质,从体裁形态和内容特征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柳词的体裁形态主要表现为铺叙展衍的章法形式,而内容特征则是在这种铺陈的形式下形成的“雅俗并陈”。最后,将“屯田体”的特质及要素相结合,具体分析“屯田体”的体现。研究柳永的“屯田体”,对于把握“屯田体”的创新价值,进一步解读和欣赏柳永的词,以及认识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学术意义。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屯田体”双声叠韵
    第一节 柳永词中的双声叠韵
    第二节 双声叠韵的字声括略
    第三节 双声叠韵的作用
第二章 “屯田体”的领字及其运用
    第一节 关于领字
    第二节 领字括略
    第三节 领字的运用
第三章 “屯田体”的特质
    第一节 “屯田体”的章法结构
    第二节 铺陈形式下的“雅俗并陈”
    第三节 “屯田体”特质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元之际士阶层分化与文学转型[J]. 沈松勤.  文学评论. 2014(04)
[2]“屯田蹊径”的艺术内核探论[J]. 姚玉光.  文学遗产. 2009(02)
[3]柳词双声叠韵考论[J]. 陶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4]简论柳永词的结构模式[J]. 廖泓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03)
[5]赋笔写情 屯田家法——论柳永词的结构模式[J]. 李海帆,葛晓慧.  华夏文化论坛. 2007(00)
[6]易理与词法[J]. 施议对.  学术研究. 2007(02)
[7]“屯田蹊径”:柳永词的章法述论[J]. 李静.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6(06)
[8]论“领字”及其与词体建构的关系[J]. 蒋哲伦.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4)
[9]北宋词坛的“柳永热”[J]. 施议对.  社会科学研究. 1988(06)
[10]宋代开拓词境的第一功臣柳永[J]. 施议对.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8(02)

博士论文
[1]柳氏家法·东坡境界·清真范式[D]. 王维若.北京语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柳永俗词研究[D]. 贾芳.山西师范大学 2014
[2]柳永雅俗词评议[D]. 徐巧.中南民族大学 2011
[3]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柳永词研究[D]. 乐芳.陕西理工学院 2010
[4]柳永慢词居多现象解析及其慢词作品研究[D]. 董艳梅.中南民族大学 2009
[5]论柳永词的雅与俗[D]. 康念春.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6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86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