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18:2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况周颐《蕙风词话》和王国维《人间词话》产生于晚清之际,共处于中国古代词学的终结期,具有总结性意义,学界将它们并称“晚清三大词话”。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集传统词学词史观之大成,观照千年词史演变规律。本文主要探讨“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的三个问题:一、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是什么?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词史观?三、词史观在词学批评中是怎样体现的?为了解决好这三个重要问题,本文分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从源流观、正变观、本末观、盛衰观及两宋观等方面,梳理晚清三大词话体现出的词史意识;由此而考量三大词话词史观的建构:陈廷焯是循环论的词史观,王国维是退化论的词史观,而况周颐的词史观则介于二者之间。它们既体现于对整体词史一般演变规律的认知,也体现于对具体断代词史发展状况的描述。第二章分析三大词话出现这样的词史观的根本原因。词史观反映词学观,词学观决定词史观。陈廷焯的“沉郁说”、况周颐的“词心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三人的词学核心价值观,正因为三人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才会出现词史观的差异。第三章探讨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对其词学评点的重要影响。陈廷焯、况周颐及王国维三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最为...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词史观概述
    二、选题的依据
    三、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研究现状
第一章 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意识与词史观
    第一节 三大词话的词史意识
    第二节 三大词话的词史观建构
第二章 晚清三大词话的核心价值观与词史观
    第一节 “沉郁说”与《白雨斋词话》的词史观
    第二节 “词心说”与《蕙风词话》的词史观
    第三节 “境界说”与《人间词话》的词史观
第三章 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与词学评点
    第一节 隔代勾连、同代相关的评点形式
    第二节 词、史互勘互证的评点特色
余论: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的文化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晚清三大词话有关“词史观”词话摘录)
附录二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骚之义与陈廷焯词学经典观的重塑[J]. 方夏卉.  蚌埠学院学报. 2017(01)
[2]陈廷焯研究综述[J]. 张海涛.  中国韵文学刊. 2016(01)
[3]词学辨体与审美的风向标——评王世贞“南唐二主为正始,温韦为变体”的论断及影响[J]. 王卫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4]陈廷焯的词学批评论[J]. 胡建次.  老区建设. 2012(08)
[5]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J]. 孙克强.  江海学刊. 2012(01)
[6]论况周颐对明词的重新评价——兼及况氏之词心史观[J]. 梅向东.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
[7]历史与形而上学的歧途——王国维与常州词派之一[J]. 罗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8]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期不同的共同基础[J].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9]论陈廷焯的“本原”与“沉郁温厚”——兼与况周颐重大说、谭献柔厚说比较[J].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
[10]王国维词学思想的潜体系[J]. 张惠民.  文艺研究. 2008(11)

博士论文
[1]晚清四大家词学与词作研究[D]. 刘红麟.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刘熙载与王国维词论比较研究[D]. 成尧.湖北民族学院 2015
[2]清末三大词学家论花间词[D]. 刘小燕.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词学史上的南北宋之争[D]. 杨娜.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86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86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