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扬州评话小说《清风闸》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0:10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清风闸》是扬州评话代表性作品。它以扬州方言描绘了清代扬州独特的市井故事和市井人物。本文以分类归纳、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小说作多方面的考察与研究。引言部分,简要梳理《清风闸》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方法。第一章,从清人的文献记载中概括探讨《清风闸》作者浦琳的生平经历,并梳理主要的版本流传情况,同时解释《清风闸》刻本的行文和语言颇多粗疏舛错的现象。第二章,对《清风闸》的情节结构艺术进行考察。小说情节源于《三现身》,由浦琳加入生命体验,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虚拟。对旧作的情节改动使小说呈现出人物性格复杂鲜明、情节逻辑合理通顺以及市井情状细致动人的优势,但同时原作悬疑效果消弭淡化,增添了明白晓畅之感。从听众的期待视野、说书的要求和作者的身份几方面考察小说对旧作的改动和效果。小说的情节结构表现为缀段式双线串联。多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全书,并通过公案线与市井线的纵横交错,铺排一出出市井闹剧。最后对小说的题材归属进行辨析,《清风闸》是公案市井小说,独特之处便在于它糅杂公案市井,从《清风闸》到《皮五辣子》,表现出前者在市井小说史上...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清风闸》作者与版本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版本梳理
第二章 《清风闸》情节结构研究
    第一节 框承《三现身》,再添“所历境”
    第二节 公案更合理,市井描摹真
        一、公案情节丰富晓畅
            (一) 情节丰富合理
            (二) 淡悬疑增晓畅
        二、市井情状细致动人
    第三节 说书者、听众对情节的制约
    第四节 题材辨析——公案市井小说
    第五节 情节结构——缀段式双线串联结构
第三章 《清风闸》人物形象研究
    第一节 文学典型的创造
        一、皮五的形象观照——从市井癞子到明理乡绅
            (一) 前期:无赖穷狠的游民
            (二) 后期:行善明理的乡绅
        二、皮五的形象意义——底层人物的生存多棱镜
            (一) 知行统一的矛盾
            (二) 向上求富的艰难
            (三) 独特的游民写照
    第二节 三位女性形象研究
        一、强氏——时代悲剧的恶之花
            (一) 心强:对人性情欲追求
            (二) 势强:对一切全权掌控
        二、孝姑——温良孝亲的贤内助
        三、张妈妈——市侩善良的推波人
        四、女性命运中的两性伦理婚姻道德
            (一) 律法纲常压抑人性
            (二) 夫权意识自私偏执
            (三) 传统婚姻道德异变
    第三节 小说中其他形象探析
        一、软弱胆怯的螟蛉子小继
        二、各扫门前雪的局外闲人
第四章 从《清风闸》看清初扬州城市文化
    第一节 商业经济文化
    第二节 市民风情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谈评话小说《皮五辣子》故事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J]. 石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三现身故事之流变及其影响[J]. 林嵩.  明清小说研究. 2011(01)
[3]论扬州评话[J]. 董国炎.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08(01)
[4]论扬州评话小说的民俗审美[J]. 董国炎.  燕赵学术. 2008(01)
[5]论《清风闸》的演变及其意义[J]. 董国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1)
[6]论市井小说的深化发展——从《清风闸》到《皮五辣子》[J]. 董国炎.  明清小说研究. 2006(03)
[7]亚细亚羊圈的异兽:古代扬州城市文化[J]. 余大庆.  都市文化研究. 2005(00)
[8]《清风闸》中扬州方言词例释[J]. 曹小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有声有色的扬州评话[J]. 韦明铧.  江苏地方志. 1998(03)
[10]简论《清风闸》[J]. 刘重一.  漳州师院学报. 1997(01)

博士论文
[1]叙事学视域中的《金瓶梅》[D]. 赵嘉鸿.云南大学 2015
[2]清代图书市场研究[D]. 孙文杰.武汉大学 2010
[3]包公文学研究[D]. 李建明.扬州大学 2010
[4]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 李永平.陕西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扬州评话《皮五辣子》比喻研究[D]. 张红玉.扬州大学 2018
[2]性别视野下明清小说中的偷情故事研究[D]. 曾娟娟.陕西理工学院 2015
[3]清代扬州通俗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D]. 付优.西南大学 2012
[4]《金瓶梅》妾妇形象研究[D]. 赵晓艳.北方民族大学 2012
[5]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D]. 闫博.陕西理工学院 2012
[6]从评话《皮五辣子》看扬州传统文化[D]. 刘琉.上海师范大学 2007
[7]近代小说中包公故事的嬗变[D]. 姜畅.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8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8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