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消费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 ——以“腾讯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20 21:43
  中国网络文学平台发展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也是科技对文学发展的推动。腾讯文学作为我国文学网站领域的知名品牌,它的发展史显示出了网络文学在中国当下消费场域中的火爆态势,研究腾讯文学对于全面掌握中国网络文学平台的发展脉络,了解网站文学之生产运作机制、规范行业发展、提升网络文学的发展水平,都有重大的作用。本文在二十一世纪的消费背景下对中国腾讯文学平台进行了全面研究,在梳理其发展脉络的同时,对其生产机制、文本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对其总体特征、创作新变进行深入探讨,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来完成价值追问。本课题一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予以了回顾,经由文献综述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论文中涉及的主要关键词进行界定;其次,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腾讯文学的基本发展概况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其发展历程;再次,从生产机制的角度,系统分析腾讯文学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生产场域之一如何在资本的运作下凸显其文化工业的特性的;从文学类型化角度切入,对腾讯文学中的作品进行分类梳理,对其覆盖面最大的三类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挖掘其深层内涵;归纳总结当下网络文学呈现出的创作特点;用比较研究法对腾讯文学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归纳...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研究现状的概述
    三、课题的基本设计
    四、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腾讯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腾讯文学发展历程概述
        一、创始期
        二、勃发期
    第二节 腾讯文学品牌矩阵研究
        一、创世中文网
        二、云起书院
        三、QQ阅读、QQ书城、手Q阅读中心
第二章 腾讯文学的生产模式
    第一节 板块设置分析
    第二节 “泛娱乐”共荣
        一、网络与纸媒出版的联姻
        二、网络与影视的协作
    第三节 评奖机制
第三章 腾讯文学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玄幻奇幻类
        一、玄幻奇幻作品的流行原因
        二、玄幻奇幻作品的地理叙事
    第二节 都市青春类
        一、创作目的
        二、主要内容
        三、创作手法
    第三节 恐怖惊悚类
        一、恐怖惊悚小说的流行背景
        二、恐怖惊悚小说的美学特征
第四章 腾讯文学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 自由性
        一、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性
        二、网络文学传播的自由性
        三、网络文学接受的自由性
        四、网络文学交流的自由性
    第二节 交互性
        一、何谓“交互性”
        二、交互文本的分类
        三、交互性的影响
    第三节 娱乐性
        一、网络文学娱乐性产生的原因
        二、网络文学娱乐性的表现
第五章 腾讯文学的创作新变
    第一节 偶像化写作
        一、何谓“偶像化写作”
        二、“偶像化写作”的表现
    第二节 程式化创作
        一、程式及程式化理论
        二、网络小说的程式化特征
    第三节 集体写作
        一、集体创作的发生:利益主导下的写作模式
        二、集体创作的表现:显性与隐匿性的交融
        三、集体创作的特点:多快好省
第六章 对腾讯文学的SWOT分析及思考
    第一节 对腾讯文学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四、威胁分析
    第二节 对腾讯文学的价值追问
        一、“自由”与“放纵”
        二、“治愈”与“麻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理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及其意义[J]. 颜红菲.  江汉论坛. 2013(03)
[2]移动阅读如何走出“浅阅读”困境[J]. 董二林.  中国出版. 2013(02)
[3]“文学的绦虫”——当下文学创作、研究之去蔽或敞开[J]. 吴子林.  小说评论. 2013(01)
[4]文学地理学维度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扫描[J]. 肖太云.  民族文学研究. 2012(05)
[5]国内原创文学网站公关模式探析[J]. 吴丹.  市场研究. 2012(03)
[6]程式理论及元杂剧的程式化特征[J]. 高红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网络文学”抑或“数字文学”?——兼谈网络文学研究向数字文学研究的提升[J]. 单小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8]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J]. 黄鸣奋,谭雪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9]关于“文学发生的地理基因”的思考[J]. 覃莉.  世界文学评论. 2011(01)
[10]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 黄继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 崔宰溶.北京大学 2011
[2]中国新文学集体创作研究(1928-1976)[D]. 首作帝.华中师范大学 2010
[3]歌剧《白毛女》研究[D]. 孟远.中国人民大学 2005
[4]网络文学研究[D]. 谢家浩.苏州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多元视角下的网络文学研究简论[D]. 史晓兰.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试论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过程[D]. 王静斯.沈阳师范大学 2011
[3]审美、信仰、消费的交错:奇幻小说接受效果分析[D]. 刘海鹏.复旦大学 2011
[4]互联网时代文学发展的新图景[D]. 刘斌.山西大学 2010
[5]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研究[D]. 张天舒.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论网络文学的通俗化特征[D]. 景志萍.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消费主义视野中的粉丝消费行为研究[D]. 李增云.中国传媒大学 2008
[8]从口耳相传到鼠标键盘[D]. 张亮.吉林大学 2008
[9]论网络文学的狂欢色彩[D]. 王菊花.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0]网络文学主体论[D]. 李志华.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9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99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9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