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小说原初问题之事理、学理与文理

发布时间:2022-01-23 10:29
  从古人的"事理"喻说,到今人的"学理"言说,人们对小说之原初形态和面貌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大致说,古人主要采取"事理"话语对逆势"考镜源流"的结果进行喻说:一则把倡导"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列子、庄子及其"子书"喻说为小说之祖;一则沿承汉人将稗官或方士之作当作本源,或沿承唐人从"史乘"的维度探源论流。基于古人的两套"事理"喻说,今人主要借鉴"进化论""起源学"以及"发生学"等西方科学方法,进行"学理"言说,分别提出"史乘"说"、子书"说"、稗官"说"、方士"说"、神话"说、"寓言"说,以及"多源共生""多祖同衍"等诸说。然而,由于中国小说血脉错杂、源流错综,因而各种以"起源"为命题的"学理"言说引发了聚讼纷纭。而今,若从有迹可循的"文本"及"互文性"等"文理"视角着眼,我们便可发现,中国小说胎孕于子部、史部典籍,虽然从先秦至西汉已有个别早产儿,但经过"多源共生""杂体互通"的孕育,大约在东汉才出现大量"儿孙"降生、自成一家的局面。 

【文章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古代关于小说原初之“事理”喻说
    (一)以子书为小说之“祖”的喻说体系
    (二)以史乘为小说之“源”的喻说体系
    (三)“祖述”喻说与“源流”喻说之交互
二、现代关于小说起源之“学理”追溯
三、当今文理下的“多源共生”与“杂体互通”
四、从“杂体互通”看小说原初之“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子学”视域下中国“小说”观念的演进——以诸子“小说家”作品的文体变革为中心[J]. 陈成吒.  学术月刊. 2019(05)
[2]“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不能成立[J]. 陈文新.  中国文化研究. 2017(04)
[3]先秦史传、诸子及辞赋中的“小说”叙事和想象[J]. 常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4]论中国小说多源共生[J]. 庞金殿.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J]. 李剑国.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小说因素[J]. 谭家健.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4)
[7]海登·怀特的历史喻说理论[J]. 徐贲.  苏州大学学报. 1993(03)
[8]古小说探源[J]. 吴志达.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6)
[9]中国小说起源探迹[J]. 王齐洲.  文学遗产. 1985(01)



本文编号:3604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04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