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震川先生文统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12:51
  明代归有光,世称“震川先生”。他的一生,几乎与科举为伴,有着四十余年的科举生涯,在其坎坷“情”路征途上,文学成为震川先生展现自我“情性”的重要寄托,“文统观”也伴随着其文章的出现而渐渐形成。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立足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学界关于“归有光”和“文统观”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综述,阐述归有光文统观研究的重要意义、选题背景和选题新意。第一章立足学界对“文统观”的四种理解,即“文学传承统系”、“文章正统体系”、“文学创作与批评体系”以及“‘文道合一’之文统论”,通过相关资料的整合与归纳,对“文统观”进行深入解读与内涵概括,并追溯文统观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归纳震川先生的创作情况及创作特点,借助震川之文及其生平,阐述震川先生以“情性”思想为核心的“文统观”深刻内涵。接着立足于“明代社会历史文化”、“科举取士制度”和“江南地域特色”外在原因,及震川先生“博通经史,积淀深厚”、“批判复古,祖述唐宋”、“人生罹忧,发愤著书”、“教书育人,经验丰富”内在因素,综合考虑震川先生文统观的形成原因。第三章主要探析震川先生“情性”思想统摄下的文统观内涵,这是文章的重点和核心。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 

【文章来源】: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分析
        0.1.1 关于“归有光”的国内外研究
        0.1.2 关于“文统观”的国内外研究
    0.2 选题背景及论题研究新意阐释
第一章 文统观及其发展历程
    1.1 学界对文统的界定
        1.1.1 文学传承统系
        1.1.2 文章正统体系
        1.1.3 文学创作与批评体系
        1.1.4 “文道合一”之文统论
    1.2 文统观的定义阐释
    1.3 文统观的发展历程
        1.3.1 “文”的提出与“文学”
        1.3.2 “文”与“气、道”的融合
        1.3.3 “文统”观的形成及其独立
        1.3.4 “文统”观的探索与大发展
第二章 震川创作及其文统观的形成
    2.1 震川创作与文统观
        2.1.1 容涉生平的创作观
        2.1.2 寓于创作的文统观
    2.2 震川文统观的形成原因
        2.2.1 外在原因
            2.2.1.1 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
            2.2.1.2 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
            2.2.1.3 江南地域特色的熏陶
        2.2.2 内在因素
            2.2.2.1 博通经史,积淀深厚
            2.2.2.2 批判复古,祖述唐宋
            2.2.2.3 人生罹忧,发愤著书
            2.2.2.4 教书育人,经验丰富
第三章 震川“情性”思想统摄下的文统观内涵
    3.1 震川“情性”思想溯源
        3.1.1 “至情”说的缘起与震川“至情”阐释
            3.1.1.1 “至情”说的缘起
            3.1.1.2 震川“至情”阐释与总结
        3.1.2 “心性”论的发展与震川“心性”探析
            3.1.2.1 “心性”论的发展
            3.1.2.2 震川“心性”探析与归纳
    3.2 震川“情性”思想统摄的文统研究
        3.2.1 “情性”思想与震川“惠爱仁治”的政治理想
            3.2.1.1 “惠爱仁治”理想与震川民生为本的关切
            3.2.1.2 “惠爱仁治”理想与震川循吏之风的钦慕
            3.2.1.3 “惠爱仁治”理想与震川理想知己的追寻
        3.2.2 “情性”思想与震川“学近其人”的为学态度
        3.2.3 “情性”思想与震川“事核精神”的批评理论
    3.3 震川“情性”思想统摄的文统内核
第四章 震川文统观的特色及影响
    4.1 震川文统观的特色
        4.1.1 零散性与丰富性
        4.1.2 传统性与独特性
        4.1.3 质朴性与幽默性
    4.2 震川文统观的影响
        4.2.1 震川文统观与宋元明“文道”观略述
        4.2.2 震川文统观对明代中期以后文坛的影响
            4.2.2.1 震川文统观与复古派
            4.2.2.2 震川文统观与唐宋派
            4.2.2.3 震川文统观与嘉定派
            4.2.2.4 震川文统观与桐城派
            4.2.2.5 震川文统观与公安诸派
    4.3 震川文统观对当今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阳明心学与明代性灵说研究[J]. 李益,王军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06)
[2]阳明心学与明代儒道释思想交融研究[J]. 李益,张丽.  北方文学. 2018(27)
[3]论归有光寿序的写作策略[J]. 刘浪.  写作(上旬刊). 2018(01)
[4]北宋的文、道分统与“文以载道”观[J]. 赵鲲.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5]归有光“以古文为时文”的八股文创作理念与实践研究[J]. 罗茜.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7(01)
[6]桐城派文统与道统关系研究[J]. 严笑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2)
[7]阮元四书文为文之正统论[J]. 田瑞文.  北方论丛. 2016(05)
[8]“文统”文体的独立与自觉谱系[J]. 胡大雷.  铜仁学院学报. 2016(05)
[9]古代“文统”的“拟构”历程及其价值重估[J]. 欧明俊.  励耘学刊(文学卷). 2015(01)
[10]道统、文统与政统——明中后期科举考试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分化[J]. 张献忠.  学术研究. 2013(09)

博士论文
[1]茅坤与明中期散文观的演进[D]. 林春虹.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归有光研究[D]. 杨峰.复旦大学 2006
[3]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D]. 查洪德.河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黄庭坚尺牍研究[D]. 谭心悦.广西大学 2017
[2]唐宋派对韩愈文论的继承与发展[D]. 沈思.湖北师范学院 2014
[3]归有光文学的传承与接受考论[D]. 赵如冰.安徽大学 2014
[4]归有光古文文法论研究[D]. 刘岩.沈阳师范大学 2013
[5]宋初儒学道统思想研究[D]. 熊文明.河南大学 2011
[6]归有光文学散论[D]. 李雅兰.湘潭大学 2010
[7]桐城派文统与道统之关系[D]. 路建国.云南大学 2010
[8]曾巩的道统思想与文统观对其创作的影响[D]. 李金良.重庆师范大学 2010
[9]论唐宋古文与“文以载道”[D]. 陆娴.苏州大学 2009
[10]归有光与唐顺之比较研究[D]. 张鹏.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4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04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