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林希逸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9:35
  林希逸,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是晚宋时期名儒。其存诗九卷八百余首,存文二十六卷近三百篇,又有《三子口义》《考工记解》等专门著述,是一位著述丰富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文人。他处在晚宋末期,却保留了完整的宋代文人特质。本文以林希逸的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希逸的个案研究,一方面对其家族、地域、文脉做一个全面梳理,力图使其文人身份更加立体化;另一方面,对其省题诗、论诗诗、遣兴诗三种比较有特色的诗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考察,凸显林希逸身上的文人特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从林希逸家学、师承及生活地域入手,从晋安林氏、艾轩门人、闽中人文三方面探究林希逸的学术背景。林希逸的学术底蕴根植于晋安林氏诗书传家的家学思想,后学于艾轩门下,受艾轩学派影响推重儒家经典、关注庄学,其诗歌创作之法直接承自艾轩学派。另外,福建地区理学氛围浓厚,佛学、庄学兴盛,书院、印刷业繁荣的地域文化背景也对林希逸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章主要研究林希逸的省题诗。结合其139首省题诗,从体制、主题、特点三方面进行考察。林希逸的省题诗在命题、用韵与写作程式上,都体现出这一体裁的规范性。主题以抒发情志、描写自然、感怀历史为...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林希逸及其家族地域文脉
    第一节 晋安林氏
    第二节 艾轩门人
    第三节 闽中人文
第二章 省题诗与科举文化
    第一节 省题诗的体制
    第二节 省题诗的主题
    第三节 省题诗的艺术
第三章 论诗诗与诗学思想
    第一节 论诗诗探赜
    第二节 林希逸论诗诗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林希逸论诗诗的写作特色
第四章 遣兴诗与日常化
    第一节 游戏化:南宋诗坛的普遍风气
    第二节 谐谑化:老之将至的身体书写
    第三节 生活化:闲逸雅趣的日常书写
第五章 林希逸与晚宋诗坛
    第一节 晚宋诗坛概况
    第二节 林希逸与晚宋诗坛
余论:林希逸的独特性
附录1 林希逸年谱
附录2 林希逸诗歌辑佚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宋艾轩学派的诗学呈现[J]. 常德荣.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01)
[2]南宋文人的文化生活——以林希逸与文人雅士的交游为中心[J]. 王晚霞.  闽江学院学报. 2016(01)
[3]林希逸生卒年考辨[J]. 王晚霞.  东南学术. 2016(01)
[4]林希逸的文学思想[J]. 王晚霞.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5]林希逸的佛教观[J]. 王晚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6]南宋祠禄官制与地域诗人群体:以福建为中心的考察[J]. 侯体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7]晚宋江湖诗派的诗学向度[J]. 杨理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8]刘克庄与王迈、林希逸的文学交游述考[J]. 周炫.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4)
[9]林希逸诗学思想的渊源与独创[J]. 沈扬.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南宋林希逸的理学思想[J]. 刘思禾.  兰州学刊. 2013(04)

博士论文
[1]林希逸文献学研究[D]. 王晚霞.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宋代福建庄学研究[D]. 杨文娟.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南宋江湖文人研究[D]. 张春媚.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林希逸律诗艺术研究[D]. 周翡.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唐宋林披家族及著述研究[D]. 林拱鑫.新疆师范大学 2014
[3]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D]. 王伟倩.河北大学 2013
[4]宋代省试诗研究[D]. 孙志轩.沈阳师范大学 2012
[5]林光朝及《艾轩集》研究[D]. 李梦.广西大学 2012
[6]江湖诗派与理学之关系研究[D]. 邹祥波.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3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23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