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诗中的鸾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11:04
  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神鸟,凤属。先民通过想象赋予其多种神异:五色并举的羽毛、酣歌恒舞的神能、祥瑞太平的寓意,等等。自鸾的形象产生以来,诗文中不断出现鸾的身影,到了唐代,鸾意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唐诗中的鸾意象不仅是文化传统、社会风貌、世人情感、民族心理以及宗教信仰在文学中的直观反映,也是唐诗中鸟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研究的价值。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本文基础,意在从源头上溯清鸾鸟的形态。一方面从族属、形貌、习性、原型这四个角度阐述了鸾鸟的生物属性,另一方面结合四重证据法概括了史前至唐代鸾鸟从神坛跌入凡间的文化演变历程。第二章意从“外在”入手远观唐诗中鸾意象的书写形式。本章先分析了鸾在《山海经》中的原型意义,梳理了唐前鸾意象的流变历程,接着从诗人创作及诗歌类别两个方面概括了唐代鸾意象广阔而丰富的书写面貌,最后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唐代鸾意象与唐前鸾意象的书写差异以及唐代鸾意象世俗化、组合化、悬殊化、对比化、唯美化、孤哀化、开放化的书写特点。第三章转从“内在”入手发掘唐诗中鸾意象的独特意味。唐人在婚姻爱情领域的悲欢离合、在道家求仙避世的愿望以及在政治仕宦领域...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唐诗中的鸾意象研究


“鸾”字形演变图

鸾鸟,铜镜


图 2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1]图 3 青海黄家寨及上寺村铜鸾鸟[2]东汉之后,青鸾、赤鸾两说并存,不过,自有唐一代乃至唐后,青鸾之说逐渐占据风,这应该是因为光武帝肯定了蔡衡的说法。清桂馥认为赤是鸾之正色,笔者亦以为赤为正色,后来才因诸种原因[3]衍生出青色说。一方面,“火离为鸾”、“朱鸟”等赤鸾之说汉前已有,“青鸾”之名东汉后才集中现,“一时代的新思潮,常常给古代神话加上一层新外套。”[4]按照茅盾的观点,秦汉前的神话典籍更为可信,因为其较少受文人增饰、方士附会、政治王权的影响。因此,文献时间来看,赤鸾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山海经》构建神物形象时,使用颜色十细致。兽多白色,“与中国文化中四灵之西方白虎相当吻合”[5],而鸟多赤色,“这和灵中朱雀的颜色一致。”[6]《山海经》共记载了 63 种鸟,其中有颜色的鸟有 40 种,羽为赤的记载出现了 26 次,可见赤鸟的观念有着深厚久远的文化心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青鸾与青鸟之间还存在一个讹误。有古人认为,青鸾即西王母座下

鸾鸟,青海


图 2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1]图 3 青海黄家寨及上寺村铜鸾鸟[2]东汉之后,青鸾、赤鸾两说并存,不过,自有唐一代乃至唐后,青鸾之说逐渐占据风,这应该是因为光武帝肯定了蔡衡的说法。清桂馥认为赤是鸾之正色,笔者亦以为赤为正色,后来才因诸种原因[3]衍生出青色说。一方面,“火离为鸾”、“朱鸟”等赤鸾之说汉前已有,“青鸾”之名东汉后才集中现,“一时代的新思潮,常常给古代神话加上一层新外套。”[4]按照茅盾的观点,秦汉前的神话典籍更为可信,因为其较少受文人增饰、方士附会、政治王权的影响。因此,文献时间来看,赤鸾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山海经》构建神物形象时,使用颜色十细致。兽多白色,“与中国文化中四灵之西方白虎相当吻合”[5],而鸟多赤色,“这和灵中朱雀的颜色一致。”[6]《山海经》共记载了 63 种鸟,其中有颜色的鸟有 40 种,羽为赤的记载出现了 26 次,可见赤鸟的观念有着深厚久远的文化心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青鸾与青鸟之间还存在一个讹误。有古人认为,青鸾即西王母座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铜镜中动物纹样的图像学研究[J]. 李世葵,陈琛.  设计. 2018(01)
[2]唐诗宋词中的禽鸟意象分析——兼议诗词意象的心灵空间感[J]. 高红梅.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3]他者的凝视:中国古代仕女画中的镜意象研究[J]. 马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05)
[4]许昌地区出土唐代铜镜类型与阶段分析[J]. 陈文利.  中原文物. 2016(05)
[5]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山海经》鸾凤多重联系之分析[J]. 高震.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6]鸾刀考[J]. 吕学明.  边疆考古研究. 2013(02)
[7]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J]. 胡可先,武晓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8]魏晋隋唐时期“绶带鸟”图案寓意的东渐[J]. 郭萍.  装饰. 2012(07)
[9]图腾、图腾神话与古代符瑞——中国古代图腾文化新说[J]. 胡晓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10]谈“鸾”、“凤”的性别语义变化[J]. 吴春玉.  语文学刊. 2012(07)

博士论文
[1]飞鸟与诗学[D]. 杨滨.上海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汉代诗赋动物意象考述[D]. 叶剑韬.吉林大学 2018
[2]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研究[D]. 叶颖芝.广州大学 2017
[3]唐诗动物骑乘意象研究[D]. 余红芳.西南大学 2016
[4]唐诗飞鸟意象研究[D]. 周玥.暨南大学 2015
[5]中国古代鸾鸟文化流变论[D]. 何筱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6]唐宋“凤”诗词研究[D]. 郑华萍.南京师范大学 2014
[7]中国传统禽鸟文化研究[D]. 郑承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唐诗龙凤意象研究[D]. 戴丹鸽.东华理工大学 2012
[9]唐诗中的玉意象及其文化意涵[D]. 刘碧珊.西北大学 2012
[10]诗意的飞翔[D]. 王博文.陕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24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24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6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