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经》自然物和诗人情志之间的隐喻关系探论

发布时间:2022-07-09 17:40
  《诗经》时代的先民在宗教生活、生产劳作、社会群体生活的过程中对自然界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诗经》创作者们通常都会选取特定的自然物,借助具体的物象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因此《诗经》中的自然物不仅仅是客观的自然物,它们与诗人的情志之间具有隐喻关系。在先秦时期,三百篇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毛诗正义》中郑玄言:“凡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在用诗时“诵古”之人“断章取义”,并未将注意力放在诗篇的“自然物”上,“造篇”之人在创作《诗经》时,乃是有意识地选取自然物运用到诗篇之中,使得自然物与诗人情志之间构成了一种隐喻关系。了解自然物的特性,便能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解读《诗经》的内涵。本文第一章从春秋时期贵族“赋诗言志”与孔子论《诗》两个方面探讨《诗经》情志,并结合传世文本与出土文献作了分析。春秋时期贵族“赋诗言志”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把《诗》看成传达意志的媒介。孔子在重视《诗》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诗人的情志和《诗》中大量的草木鸟兽。然而孔子谈论诗篇并没有涉及具体的草木、鸟兽、虫鱼,将自然与情志割裂开来。《诗经》中,《国风》《小雅》部分最能体现...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诗经》自然物的研究状况
    (二)自然物的特性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意义
第一章 论《诗经》的情志
    第一节 春秋时代“赋诗言志”与《诗经》的情志关系
    第二节 孔子论《诗》
第二章 《诗经》中的自然物探析
    第一节 《诗经》中的自然风景
    第二节 《诗经》中的自然兴象
第三章 “兴象”与“隐喻”探析
    第一节 《诗经》兴象中的“虚象”表现
    第二节 引譬连类的隐喻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思维与《诗经》禽鸟意象的解读[J]. 程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01)
[2]《诗经》植物意象的文化解读[J]. 王青.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诗经》自然生态意识发微[J]. 李金坤.  学术研究. 2004(11)
[4]谈《诗论》“诗亡隐志”章[J]. 李学勤.  文艺研究. 2002(02)
[5]“诗言志”: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J]. 杨乃乔.  浙江学刊. 1999(01)
[6]“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J]. 刘兴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5)
[7]谈《诗经》山水云雨的象征意义[J]. 刘振中.  东岳论丛. 1989(06)



本文编号:3657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57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