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诗中“月兔”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2-08-29 20:40
  《楚辞·天问》"顾菟在腹",王逸以"月中顾望之兔"释之,月兔神话由此而生。唐人涉月诗中常言及月兔,称之为"顾兔""玄兔""白兔""玉兔""阴兔""金兔"等。"顾菟"之义,学术界有"月兔说""蟾蜍说""蟾兔说""月虎说"四种说法。在唐诗中,有"月兔""蟾蜍"两种释义。"玄兔"之称,解释了月中兔的来源,亦即"阴影说"。"白兔"寓意长寿,故唐人化用"白兔捣药"的神话入诗,借之抒情言志。"玉兔"既是"白兔"的喻称和美称,又暗指其为天上之兔。而且"玉兔""阴兔""金兔"之称与阴阳五行学说有一定的关联。因兔代指月,故唐诗又以"兔轮""兔钩""兔影""兔辉"来写月,以"乌飞兔走"形容时光流逝。唐诗中月兔的不同称谓,是我国传统文化多样化的沉淀,从中亦可窥探月兔神话的起源和流变演化。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顾兔”四说及其在唐诗中的释义
二 “玄兔”之称与“阴影说”
三 “白兔”之称与长生寓意
四 “玉兔”“阴兔”诸称及其多重文化内蕴
五 唐诗中月兔的借代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楚辞·天问》“顾菟”说[J]. 吴昌林,唐季冲.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楚辞·天问》“顾兔”考[J]. 贾捷,周建忠.  文学遗产. 2009(06)
[3]中国月亮神话演化新解——以月虎为主题的考证[J]. 赵宗福.  民间文学论坛. 1995(04)
[4]古代月景诗与民俗文化[J]. 韩烈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3)



本文编号:3678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78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