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北宋中晚期應天府士人交遊與文學

发布时间:2022-10-04 18:41
  目前以地域為研究對象的北宋士人交遊已有相關成果,但以應天府士人群體為中心的具體研究尚未展開。考察北宋中晚期應天府士人的交遊與文學創作,可以多角度地呈現士人關係,了解不同身份背景下士人的交往及心態上的轉變。本論文主要由緒論、正文和餘論三個部分組成,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緒論。緒論部分交代本文的寫作緣起及研究意義,並在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對本文的研究目標及主體內容進行簡單介紹,最後對本文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第二部分是正文,乃本文主體,由三章組成:第一章以“睢陽五老”中的杜衍為中心展開交遊與文學研究。首先,通過挖掘退居睢陽的杜衍與歐陽脩、韓琦、蘇頌等人的詩文往來,探究士人詩歌中蕴含的交誼溫情;其次,通過對《睢陽五老圖》及由此衍生的序文、題跋、唱和詩等的梳理,揭示“睢陽五老”的交遊情形及交遊集會對文學發展的促發之功;最後,剖析致仕後的杜衍在讀書、習字中過著閑適生活,同時不忘治國濟民的心境。第二章以致仕還鄉之後的張方平為中心展開交遊與文學研究。首先,從一直對張方平懷以師門之儀的蘇軾展開研究,張方平之於蘇軾恰如杜衍之於歐陽脩,通過對師生情誼的探討來揭示張方平致仕後的心境;其次,通過發掘張...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寫作緣起及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研究目標及主體內容
    四. 概念界定
第一章、賦閑卜居——以杜衍為中心的交遊與文學
    第一節 杜衍退居睢陽之人物交往
        一. “貌先年老因憂國,事與心違始乞身”:杜衍與歐陽脩的師生之誼
        二. “刊石豈徒為世玩,更思清節可師之”:杜衍與韓琦的同道之趣
        三. “翹材館盛親師益,綠野堂閑奉燕私”:杜衍與蘇頌的忘年之契
        四. 愛其才,妻之女,容其直,同喜行草:杜衍與蘇舜欽的翁婿之情
        五. “若也睢陽為故事,何妨列向畫圖看”:睢陽五老會的故事與衍變
    第二節 杜衍退居睢陽之文事活動
        一. 詩歌記閒居:築屋、開卷
        二. 老來習草書:習字、對聯
        三. 心仍憂朝堂:上奏疏建儲
    小結
第二章、致仕還鄉——以張方平為中心的交遊與文學
    第一節 張方平致仕還鄉之人物交往
        一. 撰《祈招》詩,勸“離是非”:張方平與蘇軾的師生之誼
        二. 兩從辟奏,分兼師友:張方平與蘇轍的忘年之契
        三. 互撰碑誌,同遊佛老:張方平與趙概的同鄉之交
        四. 代言序文,惺惺相惜:張方平與劉摯的同道之情
        五. 其他
    第二節 張方平致仕還鄉之文事活動
        一. 構築樂全堂:蘇軾的拜訪與所有物的分享
        二. 編定《樂全集》:蘇軾的刪汰與雅會的記述
        三. 參佛養生:《楞伽經》的淵源與釋道同參
    小結
第三章、佚老優賢——以鴻慶宮祠官群體為中心的交遊與文學
    第一節 祠祿制度與南京鴻慶宮
        一. 祠祿制度
        二. 祠官設置及士風影響
        三. 鴻慶宮
    第二節 鴻慶宮祠官分類與官員名錄匯考
        一. 任鴻慶宮使者
        二. 提舉鴻慶宮者
        三. 提點鴻慶宮者
        四. 管勾鴻慶宮者
        五. 監鴻慶宮者
    第三節 “白髮祠官”的交遊與文學
        一. 身份轉變及認同:以畢仲遊為中心的交遊與文學
        二. 學術拓寬及佈道:以劉安世為中心的交遊與文學
    小結
餘論
    一. 士人卜居南京的原因
    二. “閑官文學”的提出
    三. 士人創作題材的拓寬
    四. 歷時背景下士人心態的轉變
附錄
    附錄一: 杜衍居睢陽人物關係表
    附錄二: 張方平居睢陽人物關係表
    附錄三: 南京鴻慶宮奉祠官員表
    附錄四: 北宋中晚期應天府士人交遊年表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論文情況
致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个北宋退居士大夫的日常化写作——以苏辙晚年诗歌为中心[J]. 林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2]南宋祠禄官制与地域诗人群体:以福建为中心的考察[J]. 侯体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快乐,拥有,命名——对北宋文化史的反思(中)[J]. 宇文所安,卞东波.  古典文学知识. 2015(02)
[4]快乐,拥有,命名——对北宋文化史的反思(上)[J]. 宇文所安,卞东波.  古典文学知识. 2015(01)
[5]貶謫文化在北宋的演進及其文學影響——以元祐貶謫文人羣體爲論述中心[J]. 尚永亮,錢建狀.  中华文史论丛. 2010(03)
[6]契嵩生平与《辅教编》研究[J]. 郭尚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博士论文
[1]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 崔延平.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北宋南京应天府研究[D]. 张景素.河南大学 2017
[2]《尽言集》研究[D]. 占旭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5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85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