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史铁生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发布时间:2022-10-08 16:42
  本文梳理史铁生的成长、插队、返城与走上作家之路的整体脉络,返归《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创作现场,试图厘清其诞生与评价背后的时代因素与个人故事,同时关涉史铁生创作后期的转折变化。史铁生的每一步成长与变化都与时代的起伏密切相关,但他个人的特殊经历以及"情感主义"式的价值观念与判断选择又使其独树一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为时代的产物更是其个人的物质与精神救赎,他后期的转向又使其与时代的关系亲疏难辨。无论如何,史铁生执着关注时代冲击下个人的精神困境与灵魂拯救,开拓了当代文坛哲思创作的新面向,也代表了一种作家与时代相亲与疏离的非典型症候。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史视域中的《山花》现象与延川作家群[J]. 李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2)
[2]关于疾病的时代隐喻——重识史铁生[J]. 程光炜.  学术月刊. 2013(07)
[3]诗意乡村的“发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与80年代文学批评[J]. 刘芳坤.  南方文坛. 2011(05)
[4]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与怀旧情结[J]. 赵静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5]汪曾祺的意义[J]. 黄子平.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89 (01)

硕士论文
[1]“怀旧审美”与“废墟意识”[D]. 吴东.福建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8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88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b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