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魏晋南北朝佛教与志怪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9 17:07
  西汉末年佛教东传至汉地,东汉以后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急剧发展。佛教东传,是外来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进行全面接触的过程,既论战争斗,又逐渐调整融合。在相互交涉过程中,佛教观念广泛深入到思想文化、政治统治、经济发展等各领域,帝王皇室、士族文人、民众百姓等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都与之参差交会。随着佛典的大量翻译及广泛传播,其中带有较强文学性的佛经文学为宣教传法打开了方便之门,这导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趋向成熟繁荣的志怪小说在文学创作中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出现了一批由佛教徒创作,意在弘扬佛教教义的小说,被称为“释氏辅教之书”。可以说,志怪小说进入鼎盛发展阶段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发展特征、题材内容和观念主旨方面做以深入考察,分别归纳若干类型,予以分析,为这一时期的佛教与志怪小说的关系研究做进一步探索。论文由绪论和正文四章构成。绪论主要是探讨论文的写作目的和内容,对学术研究作简要回顾,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文本依据。第一章《魏晋南北朝佛教勃兴》,主要梳理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若干特征以及佛典翻译过程,阐述佛教东传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刻影响。佛教东渐借玄学之力在...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勃兴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基本特征
        一、玄佛交融
        二、般若学盛行
        三、学派林立
    第二节 佛典翻译与佛教文学
        一、佛典翻译:中外文化碰撞与交融
        二、佛教文学:方便传法与文学价值
    第三节 社会各阶层对佛教的容受
        一、帝王的支持与倡导
        二、士人深厚的佛学修养
        三、广泛的民间佛教信仰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流变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溯源
        一、上古神话传说
        二、巫与鬼神文化
        三、先秦两汉志怪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总体特征
        一、参与创作人员庞大
        二、题材广泛,内容庞杂
        三、艺术表现力增强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吸纳佛教养分探因
        一、创作者思想融通,内外兼修
        二、志怪小说的叙事需求
        三、志怪小说的真实性需求与读者的现实需求不谋而合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涉佛题材
    第一节 佛教文学演绎
        一、“鹦鹉灭火”类型
        二、“吐壶”类型
        三、解体复原类型
    第二节 观世音应验题材
        一、佛经中的观音信仰
        二、志怪小说中观世音应验主题表现
    第三节 僧尼神通题材
        一、僧尼神通的类型
        二、神通现象的社会认同和佛法信仰的精神支撑
    第四节 佛教与中土思想碰撞融合题材
        一、佛与巫的互动
        二、佛与道的交涉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释家精神
    第一节 三世三界的时空观
        一、三世十方的宇宙时空
        二、大千世界与三界六道
        三、志怪小说的幻境时空
    第二节 因果轮回的报应观
        一、中土传统的果报观
        二、佛家的因果轮回报应观
        三、志怪小说中的善恶因果报应
    第三节 灵魂不灭的地狱观
        一、佛法东渐前的中土幽冥世界
        二、佛教恶行报应的地狱观
        三、佛教地狱观的中土化演变
        四、志怪小说中的地狱生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J]. 普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2]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J].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3]《旧杂譬喻经》研究[J]. 陈洪.  宗教学研究. 2004(02)
[4]六朝小说概念的“Y”走势[J]. 宁稼雨.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5]从“地府”到“地狱”——论魏晋南北朝鬼话中冥界观念的演变[J]. 韦凤娟.  文学遗产. 2007(01)
[6]中国佛教史观研究导论[J]. 宋道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1)
[7]论儒释道梦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楔入[J]. 刘湘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再谈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J]. 方广锠.  敦煌研究. 2011(03)
[9]佛典譬喻经与中国民间故事[J]. 刘守华.  文化遗产. 2010(03)
[10]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民间化[J]. 宇恒伟,李利安.  五台山研究. 2011(02)

博士论文
[1]汉译佛经叙事研究[D]. 王红.西北大学 2012
[2]佛学与六朝文论[D]. 盖晓明.武汉大学 2011
[3]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 储晓军.西北大学 2009
[4]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 李大伟.山东大学 2009
[5]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 刘惠卿.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嬗变[D]. 魏世民.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研究[D]. 刘琳.河南师范大学 2013
[2]六朝志怪小说的文化解读[D]. 杨欢.华侨大学 2012
[3]吴均《续齐谐记》研究[D]. 郅强.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93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93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