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贵定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2:12
  山歌是布依族民间文学最精粹的部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传情达意、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布依族山歌“十八调”即是一首山歌可以用十八种曲调来唱,本文从民族文学的视角,借鉴民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其艺术形态、艺术风格、民间意象和历史变迁。布依族山歌十八调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可以从民族文学、民俗学和民间音乐三个方向,文章以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的民族文学形态为主要研究的内容,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依族山歌“十八调”流行的地域,论述其历史来源和民俗展演,将贵定布依族歌谣与“十八调”进行比较。第二章探讨“十八调”的艺术形态,“十八调”在当地又被称为“九板十三腔”,对“板、腔、调”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分别进行解释,阐述“十八调”与“九板十三腔”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结合“十八调”歌词中所存在的文学意象,来研究分析布依族民间信仰、民众心理和生活风俗习惯,例如分析自然意象中的花、鸟、鱼、草等,社会意象中的情绪意象等情态方面,人文意象中的“酒”和“梦”。第四章探讨“十八调”的文学艺术风格,主要以歌词为研究对象,剖析其结构模式、修辞手法以及格律形态。第五章揭示山歌“十八调”在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列传承和...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主旨及创新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布依族山歌与山歌“十八调”
    一、布依族山歌及其地域分布
    二、贵定布依歌谣与山歌“十八调”
    三、山歌十八调的历史来源
    四、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的民俗展演
第二章 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的结构形态
    一、山歌十八调的“板”
    二、山歌“十八调”的“腔”
    三、山歌“十八调”的“调”
第三章 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的意象
    一、山歌“十八调”的自然意象
    二、山歌“十八调”的社会意象
    三、山歌“十八调”的人文意象
第四章 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的艺术风格
    一、山歌“十八调”的句式结构
    二、山歌“十八调”的格律分析
    三、山歌“十八调”的修辞手法
第五章 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的历史变迁
    一、山歌十八调的社会变迁
    二、山歌十八调的传承与保护
    三、“十八调”的传播与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
    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轼送别词人文意象的审美内蕴[J]. 徐梦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2]布依族山歌从口头传承到光碟传承——以罗甸县董望村布依族为例[J]. 黄峰,付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3]布依族徵调式民歌《好花红》的传唱地分布研究[J]. 刘玲玲.  大舞台. 2015(03)
[4]影响布依族民歌传承的因素探究——基于贵州省望谟县1200份调查数据分析[J]. 李坤.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5]汉民族古典作品的影响与南方少数民族歌谣的生成[J]. 龙昭宝,龙耀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6]贵州布依族民歌音乐风格特点解析[J]. 罗佳.  音乐创作. 2013(07)
[7]布依族民歌的传统形态及分类、音乐特点、风格分析[J]. 韦家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8]歌唱的生存——羊场布依族盘歌综论[J]. 吴秋林.  民族文学研究. 2012(02)
[9]试析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词体意蕴——基于文化审美的视角[J]. 王金玲.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和谐的生命之歌——贵州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J]. 江冬梅.  艺术百家. 2011(S1)



本文编号:3701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01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