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下层文人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19:55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两部极具盛名的文言志怪小说。下层文人同为两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层文人以童生和生员为主,他们久困场屋,无法以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实现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因为无法取得更高的功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十分低下。与《聊斋》相比,《阅微》中下层文人的生活更为艰辛。蒲松龄为笔下的下层文人创造了经商、借助女方等理想化的致富方式,纪昀却更加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现实状况。对于下层文人的科举生活,两部作品中都有详细描写。蒲松龄将自己的深刻感受融入著作之中,《聊斋》中的下层文人常常才华横溢却在科举中难以及第,借助下层文人形象蒲松龄对考官的无能和考场的腐败进行了全面的开火。纪昀作为清代文宗,多次担任科举的考官,他站在高处俯瞰下层文人,认为他们的不幸与自身的学问不精、命运不济和品行有失有着密切的关联。爱情与婚姻也是下层文人生活的重要方面,因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个人遭际的不同,书中的下层文人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在异性恋方面,《聊斋》中的下层文人崇尚婚恋自由,注重女性才情和情投意合的知己之感。纪昀并不认可《聊斋》中书生与狐女艳遇式的爱情故事,因此《阅微》中的下...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下层文人的生存概况
    1.1 社会地位
        1.1.1 《聊斋》:处境尴尬
        1.1.2 《阅微》:地位低微
    1.2 经济状况
        1.2.1 《聊斋》:穷而有路
        1.2.2 《阅微》:困顿无门
第二章 下层文人的科举生活
    2.1 读书
        2.1.1 读书方式
        2.1.2 读书态度
    2.2 应试落榜原因
        2.2.1 《聊斋》:弊端丛生的试场
        2.2.2 《阅微》:考生的多重原因
    2.3 科举对下层文人的影响
        2.3.1 治生
        2.3.2 思维
第三章 下层文人的爱情生活
    3.1 异性恋
        3.1.1 《聊斋》:对传统的挑战
        3.1.2 《阅微》:双重观念
    3.2 同性恋
        3.2.1 《聊斋》:有情堪晤对
        3.2.2 《阅微》:反对与批判
第四章 下层文人的塑造技法
    4.1 人物描写
        4.1.1 外貌
        4.1.2 语言
        4.1.3 动作
    4.2 姓名设定
        4.2.1 《聊斋》:姓名暗含寓意
        4.2.2 《阅微》:姓名的指称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情性思潮下的女性文学嬗变[J]. 刘士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塾师形象之比较[J]. 张泓.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3]论清代文士的塾师生活与底层写作——以蒲松龄为例[J]. 姚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4]士大夫的“劝惩遣怀”之作与落魄书生的“孤愤”之书——《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比较[J]. 吴波.  中国文学研究. 2005(01)
[5]死魂灵求仕的血泪文章——蒲松龄笔下的书生形象[J]. 马瑞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6]明清的同性恋现象及其在小说中的反映[J]. 施晔.  明清小说研究. 2002(01)
[7]纪晓岚对《聊斋志异》的批评与调侃[J]. 陈文新.  蒲松龄研究. 2000(Z1)
[8]纪昀礼仪观初探──《阅微草堂笔记》札记[J]. 戴诚,沈剑文.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9]论聊斋人物命名规律[J]. 马瑞芳.  文史哲. 1992(04)
[10]《周易·说卦传》中的“理”“性”“命”[J]. 黄沛荣.  周易研究. 1990(02)

博士论文
[1]《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论[D]. 齐心苑.山东大学 2017
[2]蒲松龄年谱汇考[D]. 邹宗良.山东大学 2015
[3]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 张国立.中南大学 2011
[4]书生的白日梦[D]. 韩田鹿.河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阅微草堂笔记》儒生形象研究[D]. 单秀全.山西师范大学 2016
[2]明清小说中的同性恋书写[D]. 程豆豆.陕西理工学院 2015
[3]《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生活[D]. 陈颖超.上海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4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04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