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萧红的“真假”自由—在启蒙与救亡的“生死

发布时间:2023-02-27 18:36
  萧红(张乃莹),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在短暂的三十年生命里发表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丰富的作品,为后世所喜爱。这些文体丰富的作品大多是萧红在逃离当下生活和追寻自由中所创作,而她也因在现实和创作中对自由追而不得最终选择了“无出路”的抱怨。因此本文旨在结合萧红的身世及其文学创作来分析萧红一生所追寻的自由存在,以此剖析其不自由的根因所在。并在众多外在阻碍之下,试图从生产性的爱和宗教方面来寻找相对自由的出路。本论文首先是绪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现状,由于萧红大部分主要为国内学者所研究,因此,本章主要是通过对萧红的国内学者(包括少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本论文寻找突破口和立论点,勾勒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是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萧红的生平及其在后文中将要分析到的几篇重要作品,通过对其生平与重要代表作的了解,开始潜入萧红的世界,探索她在作品中对自由的皈依体验。第二章从文学创作视角来探讨萧红对自由的皈依体验。首先,从心理学和哲学层面对萧红童年的原始动力——自由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萧红童年的自由是如何被压抑的;其次探讨成年后的萧红又是如何在作品中从“老庄思想,儿童视角,底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追求自由的人生
    第一节 人生:逃离当下,追寻自由
    第二节 作品:文本里的自由追寻
第二章 文学创作:皈依体验下的自由追寻
    第一节 原始动力:被压抑的自由
    第二节 皈依体验下的自由追寻与不得
        一、皈依自然的老庄自由的冲突
        二、皈依童年的儿童视角自由的冲突
        三、皈依农民的底层姿态自由的冲突
        四、皈依女性身份的女性意识自由的冲突
第三章 追而不得的深层心理机制动因
    第一节 个体身世:孤独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孤独的心理防御机制动因
        二、孤独的心理防御机制书写
    第二节 时代思潮:救亡的集体心理机制
        一、救亡的集体心理机制动因
        二、救亡的集体心理机制书写
    第三节 人类普遍问题:死亡恐惧的心理压抑机制
        一、死亡恐惧的心理压抑机制动因
        二、死亡恐惧的心理压抑机制书写
第四章 自由追而不得的“出路”
    第一节 萧红追而不得的“无出路”:抱怨
    第二节 探讨“出路”:生产性的爱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51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51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