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战时国都重庆的文学想象:从“我城”到“他城”

发布时间:2024-06-10 20:52
  1937年国民政府迁渝后,重庆想象进入国家象征符号的表意系统。战时重庆形象的变迁,是城之变与书写语境、评判立场之变相互作用的结果。全面抗战初期的重庆是众多青年争相奔赴的城市,神圣国都形象投射着民族国家抗战的激情。抗战后期,人与城的矛盾激化,重庆不再是"我们的城",而是变成了"愁城""恶城"。抗战结束之后,回望中所形成的重庆印象走向分化,城市的主体性质在革命话语中悄然转换。重庆形象从"我城"到"他城"再到"我城"或"他城",不仅涉及城的问题,也涉及权力主体和意识形态的更新问题。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全面抗战初期的“我城”重庆:抗战激情投射下的神圣国都
二、抗战后期的“他城”重庆:由“愁城”到“恶城”
三、战后重庆想象的分化:怀念与诅咒
四、共和国初期对战时重庆形象的重新赋意



本文编号:3991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991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