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积极融入,形成合力

发布时间:2017-04-01 12:09

  本文关键词:积极融入,形成合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学教育”是指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进行的以诵经读传为主要载体,以促进和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实施国学教育有助于以德育人,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初中语文教育。语文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从内容上看,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这是初中语文教育和国学教育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从实施国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来看,“诵经读典”的方式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夯实了语文功底,接受了人文熏陶,有利于加强初中的语文教育。基于此,针对目前国学教育在学校的开展现状,探索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对加强语文教学,促进学校国学教育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比较借鉴法对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基于笔者的个人经验,结合丰富的理论资料,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绪论部分,简单地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等等,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相关的理论依据、理论阐述做了简单地介绍;在正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论文的第二章,侧重研究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论文第三章,重点研究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论文第四章,探索了国学教育对接语文素质教育的作用;第五章,系统地阐述了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探究国学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具体包括,积极参与上课听课评课,获得课堂效果的信息;倾听专家教师的意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撰写教学的心得和反思,促进国学和语文教学。第二,国学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超链接”。首先,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落实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其次,阅读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第三,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预备年级应该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全面展开“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七年级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以体验为主,指导为辅,全面实施“文学作品欣赏工程”。八年级以探究为主,鉴赏为辅,以实践为主,学习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究。第四,与素质教育评价相结合,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国学教育 基础教育 初中语文 语文素质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1.1 前言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1.3 研究方法11-12
  • 1.2 研究综述12-14
  • 1.2.1 核心概念界定12
  • 1.2.2 理论依据12-14
  • 第一章 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14-18
  • 1.1 披沙拣金,编写学校各年级国学教育校本教材14-15
  • 1.2 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亮点”15-16
  • 1.3 整合校本教材和语文教材16-18
  • 第二章 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18-24
  • 2.1 坚持学生感兴趣、不加重学习负担的原则18
  • 2.2 坚持老师作为平等对话中“首席”的原则18-20
  • 2.2.1 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18-19
  • 2.2.2 教师应该选准教法19-20
  • 2.2.3 以“平等对话”为前提20
  • 2.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0-22
  • 2.4 坚持创新原则22
  • 2.5 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22-24
  • 第三章 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24-35
  • 3.1 国学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24-27
  • 3.1.1 积极参与上课听课评课,,获得课堂效果的信息24
  • 3.1.2 倾听专家教师的意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24-25
  • 3.1.3 撰写教学的心得和反思,促进国学和语文教学25-27
  • 3.2 国学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超链接”27-30
  • 3.2.1 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落实民族传统文化教育27-28
  • 3.2.2 阅读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28-30
  • 3.3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30
  • 3.4 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0-35
  • 3.4.1 预备年级30-31
  • 3.4.2 七年级31-33
  • 3.4.3 八年级33-35
  • 第四章 国学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探索35-48
  • 4.1 国学教育提高了语文班主任自身素质35-36
  • 4.2 国学教育提升了语文班主任育德能力36-40
  • 4.2.1 国学教育改进了语文班主任的管理方式36-38
  • 4.2.2 国学教育丰富了语文班主任教育内涵38-40
  • 4.3 国学教育促进了语文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40-48
  • 4.3.1 教育活动的丰富40-42
  • 4.3.2 家校教育的合力42-44
  • 4.3.3 国学经典精神内涵的吸收44-48
  • 第五章 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48-54
  • 5.1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48
  • 5.2 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品德48-49
  • 5.3 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49
  • 5.4 有助于发掘学生发展潜能49
  • 5.5 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49-50
  • 5.6 有助于探索国学教育新模式50-54
  • 5.6.1 课堂教学模式一50
  • 5.6.2 课堂教学模式二50-54
  • 结束语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件一:校本课程“国学教育”教案59-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高松寿;;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邢颖;;浅谈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4 程建忠;;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5 熊贤君;;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民国档案;2006年01期

6 熊贤君;;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形成原因破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毕天璋;;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赵淑梅;;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9 刘晓明;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10 陈培器;中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教学与管理;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得伟;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龙芳;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积极融入,形成合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80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