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明代捐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22:07

  本文关键词:明代捐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关于捐纳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明代捐纳的探讨。明代捐纳在正史中缺乏关于此问题系统而翔实的记载,关于捐纳事项等问题的阐述多以弊政而视之,然因语焉不详,对一些问题并未详细交代。该问题作为新的视角,不仅对认识明代社会有所帮助,亦是认识清代捐纳制度之基础。捐纳在清代达到顶峰,渗入到官僚制度的方方面面,由于清代捐纳制度承袭自明朝,故对明代捐纳的研究非常必要。 明以前的捐纳的整体特点即作为缓解财政危机的政策而实行。秦汉以来,捐纳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登上历史舞台,至宋元而不废,一直被统治者当作缓解财政困难的良策。亦作为对处于主导地位选官制度的补充,使富商等参与政治,同时又因弊端重重而受到时人抨击。至明,捐纳事项虽不如前朝泛滥,但从推行的次数、地域及报捐人员的身份来讲,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恰恰是这种广泛性为清代捐纳之泛滥奠定基础。 明中期以来,社会矛盾激化,明朝腐朽的统治使其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明廷通过开办捐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时财政的匮乏,自此,捐纳逐渐成为明廷筹款之策。赈济灾民及补充军费,甚至工程费用、王府禄粮及年例银,均以捐纳事例银两补充之。明代捐纳的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出现冠带散官,捐职、纳监及地域分布明显的特点;中期具有开捐款项增多、次数增加、地域分布逐渐拓展,文官捐纳免考泛滥的特点;后期具有时限延长,以捐纳选法为主的特点,渐成为国家常制。 捐纳事项头绪繁多,包括文捐和捐赀。文捐又可分为捐纳冠带散官、捐纳出身、捐纳文官及捐纳选法。其中冠带散官事例,是捐纳最主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有文官捐纳封赠和诰敕,推行较为短暂,但在捐纳初期也是其中的特点之一。生员、俊秀捐纳入监,是明代捐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为捐纳出身,实则为购买做官的资格。监生捐纳文官及监生加纳、预授等,文官亦可通过捐纳选法如改选、降选等。其次是对捐赀的考察,从粮食、马匹、草束等物品逐步向白银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是渐进的过程,除与白银自身优势有关外,还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关,白银逐渐成为流通的货币。 明廷对捐纳的管理较为重视,为后来清代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奠定基础。从捐纳政策的制定,到事例银两的收支管理,从临时委派到最后委官管理,多由户、工部负责,至明后期,由户部侍郎负责兼管捐纳事宜。而吏部负责捐纳后的授官事宜。其具体流程是户部负责制定捐纳条例,上报批准后,下发省布政司推行。报捐者需携带府州县的身份证明,由省布政司审核批准、备案,经户部批准后,报捐者再赴户部捐纳得到札付,最后由吏部授官。地方上主要有直省布政司及府州县衙门负责。 报捐群体,多来自殷实之家,拥有财赀,声望颇高。部分报捐者捐纳后多跻身于官绅阶层,不仅享有名望而且有冠带官服及相应的特权。这一地位的转变不仅为报捐者本身获取荣誉,而且对其家族来说,亦是荣耀之事。而捐监生们作为报捐群体的另一支主要力量,通过两条途径进入仕途,一为科举,二为监生拨历。不同的入仕途经决定其出身大相径庭。 捐纳自推行以来,对官制造成破坏,败坏官吏考核制度,造成铨叙混淆,名器泛滥而不可止,导致吏道杂而多端。而作为官员的候选人监生也因素质低下受排挤,国学的教育地位及为统治者培养后备人才的职能受到破坏。而影响最为恶劣的即白丁捐纳文官,谋求实任后,贪污勒索成为其从政的宗旨。捐纳的开办,使得社会上卖官之风盛行,上行下效,贪污受贿现象不绝;伪印、伪官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学风、仕风影响甚为恶劣,社会风气日渐浮薄。 在分析捐纳弊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捐纳之所以存在几百年而未能禁止之原因。明廷将捐赀用于赈灾、充军费等;而从选法的另一角度来说,为困厄于科举之子,创造应试条件。
【关键词】:明代 捐纳 捐监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一 研究的意义10-11
  • 二 研究状况11-15
  • 三 研究不足之处15-16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16-20
  • 第一章 明代以前捐纳的历史考察20-37
  • 一 捐纳概念的界定20-22
  • 二 明以前捐纳的发展22-35
  • 三 前期捐纳的特点35-37
  • 第二章 明代捐纳的发展演变37-74
  • 第一节 明代捐纳产生37-45
  • 一 捐纳产生的时间37-41
  • 二 捐纳产生的背景41-45
  • 第二节 明代捐纳的发展概况45-74
  • 一 初期:正统末至天顺末45-53
  • 二 中期:成化初期至正德末53-64
  • 三 后期:嘉靖初期至崇祯末64-74
  • 第三章 明代捐纳事项研究74-150
  • 第一节 捐纳冠带散官及出身74-104
  • 一 捐纳冠带散官74-91
  • 二 捐纳入监91-99
  • 三 捐纳吏员99-102
  • 四 捐纳封敕102-104
  • 第二节 捐纳文官104-126
  • 一 生员、俊秀捐纳文官104-110
  • 二 监生捐纳文官110-119
  • 三 民、吏、儒捐纳文官119-126
  • 第三节 捐纳免考待遇、听选及升迁资叙126-137
  • 一 捐免、捐复126-129
  • 二 捐职即用129-133
  • 三 加衔改任133-137
  • 第四节 捐货137-150
  • 一 捐纳物品138-145
  • 二 白银145-146
  • 三 捐赀的变化及折合146-150
  • 第四章 明廷对捐纳的管理及稽查150-176
  • 第一节 明代捐纳的中央机构管理150-163
  • 一 户部的管理150-155
  • 二 工部的管理155-156
  • 三 吏部及其它管理156-159
  • 四 存在的问题及协调159-163
  • 第二节 明代捐纳的地方管理163-172
  • 一 巡抚的管理163-165
  • 二 地方三司的管理165-169
  • 三 府州县官的管理169-172
  • 第三节 明代捐纳的稽查172-176
  • 一 稽查捐纳收支及推行情况172-174
  • 二 稽查报捐者身份及人数174-176
  • 第五章 明代报捐群体的地位及入仕研究176-204
  • 第一节 报捐群体的地位176-179
  • 一 财富177-178
  • 二 声望178-179
  • 第二节 报捐者的入仕情况179-204
  • 一 科举入仕180-188
  • 二 监生入仕188-204
  • 第六章 明代捐纳的影响204-258
  • 第一节 捐纳对明代中后期政治的影响204-222
  • 一 官制的恶劣影响204-220
  • 二 为士子提供入仕之途220-222
  • 第二节 捐纳对明代中后期教育的影响222-231
  • 一 国学教育的不良影响223-227
  • 二 地方儒学教育的破坏227-229
  • 三 学风、士风颓靡229-231
  • 第三节 捐纳对明代中后期财政的影响231-244
  • 一 明朝捐纳收支概况232-234
  • 二 捐纳收入缓解财政危机234-240
  • 三 侵蚀国家税源240-244
  • 第四节 捐纳对明代中后期社会的影响244-258
  • 一 社会风气浮薄244-253
  • 二 社会治安混乱253-254
  • 三 官商结合254-258
  • 结论258-262
  • 参考文献262-273
  • 致谢273-275
  • 个人简历2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宝良;明代生员层的仕进之途[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3 何孝荣;论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肖立军;从财政角度看明朝的腐败与灭亡[J];历史教学;1994年08期

5 商传;;从蠲赈到减赋——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J];史学集刊;2006年04期

6 赵克生;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J];史学月刊;2005年03期

7 林金树;论明代品官的等级特权[J];史学月刊;1981年04期

8 段建军;论商品经济对明代援例制度形成的催化作用[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9 陈宝良;明代生员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浙江学刊;2003年01期

10 张海英;;明中叶以后“士商渗透”的制度环境——以政府的政策变化为视角[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明代捐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93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