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与回归

发布时间:2017-05-18 13:10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与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而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带有神秘的色彩而为世界所向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完全可以用“礼”文化来概括。中国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的文明也被称作“礼乐文明”。文质彬彬的华夏儿女也常以明礼诚信的谦谦君子形象为世界所称颂。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也被称作中国的国术,是几千年前中国的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中华武术不仅具有极强的攻防技击功能,也具有很强的修身养性之功效,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国学与国术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习武之人重视武德、讲究礼仪的大侠风度为人们所敬仰。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武术礼仪严重缺失,许多习武之人只追求武术技能的高低,不注重个人的礼仪道德修养。没有礼仪道德在其中的武术注定是走不长远的,只能变成一种搏斗技能,难以为世人尊重、向世界推广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解读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深究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探索武术礼仪文化回归的道路,为武术更高、更快、更远、更强、更好的发展寻找新的途径,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推广略尽微薄之力。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武术礼仪文化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分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礼仪文化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印记,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武术礼仪文化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和当今国内外的形势合理地审视。 2.武术礼仪文化的回归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武术传播发展的需要。武术礼仪文化不会过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很多值得挖掘、可供使用的内在价值和实际意义。在当前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冲突的时代,中国必须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武术礼仪文化的回归也就尤其重要。 3.当前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主要存在于武术管理者、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具体体现在训练、比赛、生活等方方面面。只重技术,不重内在的狭隘价值观是导致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武术礼仪十分散漫,不成体系。与韩国跆拳道等项目相比,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中国武术需要放下大国姿态,谦虚地向韩国、日本等国家学习,迎合时代的需要、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需要,把武术真正打造成术道并重、内外兼修、有礼有德的高尚运动项目。 4.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回归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学校教育的重视与倡导,需要武道中人群策群力、同舟共济。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回归是时代的必然,武道同仁必须充满信心,不断地探索、理清武术礼仪文化的回归之路。
【关键词】:礼仪 武术礼仪 礼仪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1. 前言13-26
  • 1.1 选题依据13
  • 1.2 研究意义13-15
  • 1.3 文献综述15-26
  • 1.3.1 关于礼仪文化的研究15-20
  • 1.3.2 关于体育礼仪的研究20-22
  • 1.3.3 关于武术礼仪的研究22-26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6-29
  • 2.1 研究对象26
  • 2.2 研究方法26-29
  • 2.2.1 文献资料法26
  • 2.2.2 问卷调查法26-28
  • 2.2.2.1 问卷效度检验27
  • 2.2.2.2 问卷信度检验27
  • 2.2.2.3 调查对象27
  • 2.2.2.4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27-28
  • 2.2.3 专家访谈法28
  • 2.2.4 数理统计法28
  • 2.2.5 逻辑分析法28-29
  • 3. 中国传统“礼”文化的解读29-36
  • 3.1 “礼”文化概述29
  • 3.2 “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9-36
  • 3.2.1 “礼”的起源29-30
  • 3.2.2 “礼”的发展历程30-36
  • 3.2.2.1 礼仪的萌芽——尧舜禹时期的礼仪30
  • 3.2.2.2 礼仪的发育期——夏商时期的礼仪30-31
  • 3.2.2.3 礼仪的成熟发展期——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31-32
  • 3.2.2.4 礼制核心的确立——两汉时期的礼仪32-33
  • 3.2.2.5 制礼的高潮——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礼仪33
  • 3.2.2.6 礼的兴衰转折——宋元明清时期的礼仪33-36
  • 4. 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36-48
  • 4.1 武术礼仪的界定36-37
  • 4.2 武术礼仪的内涵与外延37-38
  • 4.2.1 武术礼仪的内涵37
  • 4.2.2 武术礼仪的外延37-38
  • 4.3 武术礼仪文化回归的必要性38-40
  • 4.4 武术礼仪文化的价值意义40-48
  • 4.4.1 有利于团结武术群体,创造和谐的武术环境40-41
  • 4.4.2 有利于提升武术品味,使武术走得更远41-42
  • 4.4.3 有利于提高习武之人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涵养42-43
  • 4.4.4 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43-45
  • 4.4.5 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5-47
  • 4.4.6 有利于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47-48
  • 5. 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48-58
  • 5.1 当代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表现48-54
  • 5.1.1 对武术礼仪认知的缺失48-50
  • 5.1.1.1 对待传统武术礼仪的态度有失偏颇48-49
  • 5.1.1.2 老师和学生对武术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不深49-50
  • 5.1.2 武术礼仪情感的缺失50-51
  • 5.1.3 武术礼仪践行的缺失51-53
  • 5.1.4 武术礼仪的理论建设缺失53
  • 5.1.5 功利性蔓延,武术使命感的缺失53-54
  • 5.2 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归因54-58
  • 5.2.1 传统武术礼仪继承与批判的偏颇54-55
  • 5.2.2 学校武术礼仪教育的失衡55-56
  • 5.2.3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56-57
  • 5.2.4 国外文化的盲从57-58
  • 6. 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回归58-62
  • 6.1 学校教育是基础58
  • 6.2 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倡导是关键58-59
  • 6.3 开设武术礼仪课程刻不容缓59
  • 6.4 纳礼入则,以赛促德59-60
  • 6.5 虚心学习,逐步超越60-61
  • 6.6 加强武术礼仪的理论建设61-62
  • 7. 结论与建议62-65
  • 7.1 结论62-63
  • 7.2 建议63-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167-68
  • 附录268-69
  • 致谢6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滢;王保国;;从礼仪内涵探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3 詹子庆;对礼学的历史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5期

4 陈晔;;体育教学中体育礼仪文化的倡导与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5 易银珍;;论礼仪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张媛;王立东;;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7 周悦娜;;论中国礼仪文化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关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5期

8 李钊;;高校体育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改革与开放;2010年24期

9 毛海涛;刘树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马振铎;论孔子的正名思想[J];河北学刊;199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志云;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与回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6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