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梁启超与清华最初的学术因缘——关于《国学小史》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6 15:40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清华最初的学术因缘——关于《国学小史》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国学小史》 胡适 知识论 人生观


【摘要】:1920年12月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开讲的"国学小史",实为其由政治家向学者生涯转变的重要标志。不过,此次讲学在以资料翔实著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中少有的缺失,以及讲义的不见收于《饮冰室合集》,都使梁氏与清华这段最初的学术因缘长期被埋没。笔者根据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国学小史》部分章节手稿,加以《饮冰室合集》"专集"中的相关论著,不但复原出讲义全貌,并进而以对勘的方式,将《国学小史》放置在梁启超自身前后的学术脉络及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对话的现实语境中,意在揭示梁氏先期研究为讲学所作的铺垫,同胡适的竞争对不断完善论说的推进作用,以及全稿由"知识论"与"人生观"出发的两个基本观察点与梁氏有意向后者的倾斜。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梁启超 《国学小史》 胡适 知识论 人生观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梁启超与清华渊源甚深,久已为大众知晓。尤其是晚年作为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执教研究院国学门(一般称为“国学院”),更成就了一段学界传奇。而察其最初因缘,则可追溯到1914年。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在清华发表了题为“君子”的演说,其中以《周易》乾坤二卦之“天行健,君子以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玖;;梁启超、胡适、郭沫若史学特点之比较及其学术关联[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2 罗思鼎;;评周谷城所谓“张之洞—梁启超—胡适”的道路[J];学术月刊;1965年02期

3 胡晓;;梁启超、胡适、李大钊历史观比较[J];安徽史学;1993年02期

4 张越;“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争与文化史观[J];史学史研究;2004年03期

5 张书学;胡适史学方法论再认识[J];齐鲁学刊;1995年04期

6 王学典;;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5期

7 华闻;;书讯:《梁启超与护国战争》一书出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张书学;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再认识[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朱慧颖;梁启超的历史教学思想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01期

10 王健;梁启超史学认识论之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2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3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李锐;;顾颉刚先生的“层累说”与经学史上的一个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张丽珠;;独立于时风众势外的全祖望史学精神[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进;;梁启超的“活态”史学与“三界革命”[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宗刚;胡先殨与胡适:“两个反对的朋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王也扬;历史能否作为科学来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庄桂成 岳凯华;梁启超的进化论世界观[N];光明日报;2005年

4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5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 马宝珠;史学与新闻[N];北京日报;2008年

6 刘文楠;并非实录的“实录”[N];文汇报;2010年

7 新疆博湖县博湖中学 袁晓满;梁启超进化史观对历史的影响[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8 李喜所;梁启超晚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9 历史学教授 罗志田;凡眼观真说胡适[N];南方周末;2010年

10 贾小叶;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4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5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年

8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8年

3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安尊华;试论梁启超的史料思想[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昆仑;胡适历史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颜娜;梁启超史学认识论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朱靖伟;近代学者眼中的乾嘉学派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9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3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803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