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费正清的中国史观及其中国学研究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06 02:28

  本文关键词:费正清的中国史观及其中国学研究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费正清 中国史观 美国中国学


【摘要】:费正清是美国人审视中国的一扇窗口。基于基督教、马克斯·韦伯、汤因比、年鉴学派等思潮的共同影响,费正清在其研究中从文化的视角来对中国历史发展、西方的侵略,以及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费正清中国史观。其著作与理论观点不仅向普通的美国人展示了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引领美国中国学研究模式的擅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费正清 中国史观 美国中国学
【基金】:福州大学2014年度社科科研扶持基金资助项目:跨文化视野下费正清的中国形象(项目编号:14SKF26)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费正清是一位汉学研究中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者,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冲击—反应论”成为西方中心论的代表性观点,主导了当时美国对华理论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费正清的研究范式也为后来的汉学研究提供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钿;日本的中国学研究[J];哲学动态;2004年01期

2 裴宜理,黄育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中国学研究:50年[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高永根,吴莲姬;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动向与课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何培忠;日本中国学研究考察记(一)——访中国研究所[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于文兰;从成果统计看俄罗斯中国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特点[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欣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纪要[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汝信;开拓进取,促进国外中国学研究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李慎明;努力加强国外中国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9 霓;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研究课题(2004)[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M.莫汉蒂,山佳;中国学研究:印度学者的观点[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今山;;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研究[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2 曹景文;;中国学研究在英国[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梁怡;;浅谈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4 熊月之;周武;;迈向繁荣的海外中国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馨;积极推进国外中国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武;中国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N];解放日报;2006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韦磊;从《当代美国的“显学”》反思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N];北京日报;2008年

4 吴原元 华东师范大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外中国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田晓玲;首次颁发中国学研究贡献奖[N];文汇报;2010年

6 刘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当代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特征和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文和;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活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宏宇;开启国外中国学研究新里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胡言午;中国学研究关注中国经验的独特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张尼;世界中国学研究更关注现实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胡再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艳艳;赖德烈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成领;恒慕义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命一;论韩书瑞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杨儒;冷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潘晟;美国汉学家梅维恒的变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0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980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