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分享: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

发布时间:2016-10-31 10:31

  本文关键词: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分享: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

编辑:洪源  来源:本站 【 浏览字号:  【】 【】

    摘要: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人们日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其理解有三种,一是指计算机技术;二是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组合;三是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第三种理解显然是合理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教育,其优化标准是最大效果和最短时间。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是优化学、教、管,而非代替学、教、管。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不会取代其他媒体,不会取代教师,也不会让学校消失。未来的教育会有机地融合虚拟的网络学校和现实的传统学校。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精品课程。这里所说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一定是伴随着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整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能力培养,忽视知识传授;不能一味强调在线学习,轻视离线学习;不能一味强调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学习;不能一味强调学生主体,放弃教师主导。二是进行培训。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投入大量经费。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除一般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还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整合技术;精品课程;教师培训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信息技术是由信息媒体、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和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法三个要素组成的。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电视、计算机、网络等。(2)方法,包括两类方法,一是信息媒体使用的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二是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法,即信息系统设计。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既包括传统的粉笔、黑板和印刷教材,也包括现代的电子音像、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智能形态的信息技术,既包括传统的口耳相传、直观教学,也包括现代的教学设计、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人们日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一般指的是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对于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组合;(3)信息技术包括三种技术:视听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

我们赞成第三种理解。因为如果按照第一、二种理解,那么,我国农远工程所形成的三种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教学模式、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室教学模式)中前两种教学模式,特别第一种教学模式,就不能算是信息技术教育,因为它们不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第一种模式组成系统(光盘教材+VCD/DVD播放机+电视机)和第二种模式组成系统(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盘+VCD/DVD播放机+电视机),都没有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因此都不属于信息技术教育,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2.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教育。我认同这样一种说法:没有科学教育就不真;没有道德教育就不善;没有艺术教育就不美;没有技术教育就不优。优化不等于理想化优化,不要求今日的教学、教育就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只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能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就是做到了优化。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是优化学、教、管,而非代替学、教、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兴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我国也是如此。在这期间,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后,将取代其他媒体,取代教师,让学校消失。

对于这种说法,多数人并不认同。互联网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是信息的海洋,交流信息的通道快捷;它能超越时空,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每个学习者得到同样的学习机会,并进行量体裁衣的学习。网络教育确有许多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有其局限性。如对情感的陶冶,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相较传统教育它并没有什么优势。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媒体,不是万能的。当代媒体理论揭示没有一种万能的媒体。某一种媒体对某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可能比别的媒体更为有效,但是,没有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万能媒体。这个理论并没有过时。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后,不会取代其他媒体,印刷媒体和其他视听媒体(广播、电视等)会依然存在。

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后,也不会取代教师。实施网络教育教学,学生可以选择教师,但不能没有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只是发生了角色的改变:由知识提供者改变为学习引导者,他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如何分析从网上取得的资料,并把它们运用得当。

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后,也不会让学校消失。传统学校会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有一种看法认为,未来的教育会有机地融合虚拟的网络学校和现实的传统学校,形成一种全新的学校体系。这种看法颇有道理。

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技术

在对信息技术基本内涵和表现形态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和教育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微妙差异。教育技术虽然关注各种技术,但并不关注智能形态的传统技术,如口耳相传和直观教学;信息化教育虽然关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但较少关注物化形态的传统技术,如粉笔、黑板和印刷教材;教育信息技术则主要关注当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技术很少关注。

二、当代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核心素养

1.文化道德素养

教师的文化道德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普通文化知识。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6条: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2.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意识。一般表现为,关心信息技术,对它感兴趣,认可信息技术在教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想学会使用,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

2)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它的发展历史;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地收集、加工、存储、发布、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BBSQQ、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交流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信息技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职业、融入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4)信息技术道德。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信守自己的承诺,不随意发布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如黄色、反动、封建迷信信息等),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信息技术使用者。

三、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当前,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最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创建精品课程

我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已有多年,但效果不够理想。要想实现有效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什么是整合?目前一般的理解是,整合不是混合,而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合不是盖浇饭盒饭,而是扬州炒饭手抓饭盖浇饭盒饭是把菜放在米饭上面或一边,你可以只吃菜或米饭,而扬州炒饭则是把米饭、火腿、鸡蛋、葱花等炒在一起,要吃就得整体吃,不能只吃其中的菜或米饭。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的理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学习;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对象。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一定是伴随着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

2)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整合

先进的教育思想,主要是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先进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革除旧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中灌输死记硬背法。二是实现教学上的三个重心转移和三个最佳结合——从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智力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非智力为重心,力求做到智力与非智力的最佳结合。

先进的教育理论,主要是6种现代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创新推广理论、最小代价与绩效理论。特别是其中的混合学习理论应予以较多的关注,当前整合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没有很好运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有关。

3)积极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

这是实施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化课程资源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多媒体素材类、多媒体课件类、网络课程类、试题库类。积极建设,并非要求都去自己开发,许多课程资源只需通过网上搜集、下载、整理即可获得。

4)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教学过程的阶段划分,有课前、课内、课后三种整合模式;按主要教学策略划分,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的整合模式;按技术支撑环境划分,有基于网络、基于多媒体、基于软件工具等的整合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不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5整合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出现几种现象

整合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味强调能力培养,忽视知识传授;一味强调在线学习,轻视离线学习;一味强调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学习;一味强调学生主体,放弃教师主导。

6整合要关注结果,注重评价

 

整合的结果是否取得了好的效果?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否促进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否有助于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这些是整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7)深入整合实践,要以创建精品课程为重要目标

什么是精品课程?精品课程需要具备5个基本要素: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技术、探究的教学模式、规范的教学管理。这5个基本要素,是精品课程的五大支柱,也是衡量精品课程的五大标准。

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我国各高校陆续开展了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次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5000门,并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对此,我们高校教师应多给予一点关注。

2.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实践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来实现。培训是各种事业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没有培训,就没有发展;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世界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信息化教育事业,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投入大量经费。我国政府也是如此,新世纪以来,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出版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举办了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培训层次包括: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地县(区)级培训、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

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面对面授课+参观+操作;混合培训——集中培训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这种培训方式,拓展了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效果较好;一体化培训——培训、研究、应用一体化,将教师培训、科研和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教学问题入手,以共同体建设为切入点,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实践共同体。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走过了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的阶段,当前进入了以混合培训为主要形式的阶段,并开始向一体化培训方式转型。

高校教师对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作者简介:南国农(1920-),我国电化教育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转载自:《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期/总121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本文关键词: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5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