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及改进

发布时间:2022-02-12 14:21
  基于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观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关注解决其消极的心理,也需要着眼挖掘其潜在的积极品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实存在重病理性研究、轻成长性发展与建构,多点式干预和危机干预、少系统化指导,重心理问题矫正、轻自助潜能开发等困境。应通过生成积极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建系统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构筑发展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关怀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策略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心理学理据
    (一) 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
    (二) 积极心理学之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审视
    (一) 理念错位:偏重病理性研究、轻成长性发展与建构
    (二) 方式不当:点式干预和危机干预较多, 系统化指导少
    (三) 目标偏离:重心理问题矫正, 轻自助潜能开发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一) 生成积极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 创建系统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三) 构筑发展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 营造关怀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王淑珍.  教育评论. 2018(06)
[2]高校帮困资助的“反向歧视”分析[J]. 徐丽红.  思想理论教育. 2014(05)
[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问题研究[J]. 刘桂芬.  学术论坛. 2011(04)
[4]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学校教育的缺失[J]. 励骅,李欣.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01)
[5]大学校园中的贫困文化——Y大学贫困生问题的个案研究[J]. 刘佳.  现代大学教育. 2011(01)
[6]积极心理学观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J]. 李林.  教育评论. 2006(03)



本文编号:362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2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