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13:3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国家积极的创业政策鼓励下,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上升,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大学生创业倾向水平的高低是内外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文献,本文选取了人口学资料、创业者特质、创业态度等多个变量考察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这些影响因素与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在南昌市高校抽取的958名大学生,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统计和讨论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大学生创业倾向在性别、年级、专业、学历、生源地、接受创业教育情况、创业经历、家庭从商经历上具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否对其创业倾向不具有显著性影响;2.大学生的创业者特质、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两两呈现显著正相关,且创业者特质、创业态度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创业倾向;3.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在创业者特质和创业倾向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创业者特质、创业态度和个人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重要因素。然后,探讨本研究对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水平的启示和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作出研究展望。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001—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示意图(单位:万人)

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比例,大学生


第 1 章 绪论3图 1.1 和图 1.2 显示,2008 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比重连续增长,参与创业活动总人数连续增加,创业的存活率、持续性和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已然在发生积极导向作用,大学生群体的自主创业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不得不提的是,相对于欧美国家 20%~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当今我国 3%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仍然显得太小。1.2 问题提出愈加严峻的就业局势迫使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寻找出路,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大学生关注自主创业

示意图,影响因素模型,大学生创业,示意图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模型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大学生社会创业问卷调查[J]. 曾凡奇,郑慕强,刘倩.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 胡永青.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9)
[3]基于SEM模型的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重庆的实证数据[J]. 高静,贺昌政,刘娇.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1)
[4]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 龙颜.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9)
[5]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 彭正霞,陆根书,康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4)
[6]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西凤茹,代凤美,唐志丹.  现代教育管理. 2012(03)
[7]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 姜海燕,余如英.  教育发展研究. 2012(01)
[8]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与创业意向的关系[J]. 李海垒,张文新,宫燕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4)
[9]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清华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J]. 向春,雷家骕.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05)
[10]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 代凤美,唐志丹.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 刘志.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创业者个体因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响:感知环境宽松性的中介作用[D]. 陈巍.吉林大学 2010
[3]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研究[D]. 吴凌菲.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创业者特质、创业态度与创业倾向关系研究[D]. 王诗桐.吉林大学 2015
[2]创业者特质、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D]. 陈思思.中南大学 2012
[3]大学生创业态度与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D]. 寸丽锋.西南财经大学 2011
[4]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 王建红.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高职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D]. 金启慧.吉林大学 2010
[6]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黄四枚.中南大学 2009
[7]个人创业者特质研究[D]. 邓家益.西南财经大学 2006
[8]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 贺丹.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4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24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