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6-11-12 16:49

  本文关键词: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

发布日期: 2012-03-18 发布:  

  2009年第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09年第6期

  【摘要】2008年6月,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第四版《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从1993版、1997版、2000版到2008版的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育依据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变迁,在一级技术标准的体系、二级绩效指标的内容、标准背后的技术观等方面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迭。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绩效指标;技术观;ISTE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014―05
  
  引言
  
  “世界变化了,学生变化了,学习方式变化了,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变化!”这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制定和颁布《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的基本动因和指导思想,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发展和创新。世纪之交,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思想碰撞整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ISTE是一个集合了超过85000个全球会员的、非盈利性的专业组织,其宗旨是引领和服务于“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效运用”,为会员应对教育改革挑战提供信息、网络机会和指导。自上世纪90年代始,该协会就陆续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如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students,NETS-S)、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NETS-T)、美国(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Adminstrators,NETS-A)等,对美国国内和全世界其它国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也不断地得到修订,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引领着信息化学习、教学、教育管理的潮流。其中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形成了1993版、1997版、2000版、2008版四个版本,已成为美国进行教师职前培训的标准和教师资格认证依据之一。本文拟对先后制定的四版《国
  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我国的教育技术标准修订和教师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一 标准制定和修订的信息化背景变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迎来教育改革又一次浪潮――国家标准运动[1]。1991年布什政府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1993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两份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揭开了美国统一国家教育标准的序幕。教育信息化被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指导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训“三驾马车”拉动教育在信息化的征途上快速起步。
  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则提出:到2000年,使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联通国际互联网;确保每个儿童能够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轻松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第一版《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Technology Foundation Standards For All Teachers),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运用技术支持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但该标准只是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组织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指导,没有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更没有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追求。此后几年的硬件基础设施一直处于建设过程中,虽然1997年颁布的第二版建立了教师技术基础标准基本框架,明确了一级技术标准和二级绩效指标,但其在中小学教育中影响甚微。
  新世纪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基础和起点。根据美国联邦教育统计中心(NECS)的调查,到2000年秋天美国几乎所有(98%)的公立学校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络,而公立学校学生的人机比例已经下降到5:1[2],达到了专家们认为的学校计算机得以有效使用的合理水平,美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目标基本实现。
  与硬件的达标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国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令人堪忧,特别是教师运用技术支持教学和学习方面。1999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题为《教师质量:关于公立学校教师培养及其质量的报告》表明约25%的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实质性地使用新技术,到2000年《21世纪教师的工具:关于教师使用技术的报告》中显示约1/3的教师认为为在班级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作好了准备。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迫在眉睫的要求。2000年,由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美国教师教育认证理事会(NCATE)和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应运而生,该标准包含了学生版、教师版和管理者版,三者相互支撑,共同勾画了美国教学信息化的宏伟蓝图。
  2000版标准旨在建立操作性的标准和绩效指标提高未来教师在教育准备阶段的技术能力,制定了六大类技术标准、二十三条绩效指标。技术标准和绩效指标的规范性、条理性、操作性大大增强,并开发许多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标准和绩效的整合技术运用于课程的教学设计范例,以更好指导一线教师的标准贯彻和实施。该标准成为职前教师培训的规范性文件,也成为教师资格认定依据之一。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学环境(包括在线和混合环境)、学习者(包括远程学习者)、教学呈现形式(包括媒体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北美在线学习委员会的统计:2007年美国注册在线虚拟课堂的学生达100万之多,是2000年的20倍。总部在维吉尼亚的K-12公司向全美17个州提供在线课程和教育服务。其首席执行官Ron Packard表示,2007年至今,注册虚拟课堂的学生人数增长了57%,目前已经达到41000名全日制学生。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TutorVista在线教育服务公司从事在线家教业务,印度的在线教师为美国本土的中小学生做家教,更是实现了在线教育的跨国服务,虽然公司才成立三年,但平均每月的全球会员增长率达到22%。课堂信息化教学方面,在苹果、Intel等公司的支持下,在被誉为“未来教育的窗口”的波士顿Lilla G.Frederick实验初中,学生与儿童笔记本电脑比例实现1:1,学生用笔记本进行学习、作业和游戏已不是梦想,对纸质课本的需求被淡化,甚至为零。
  面对发生巨变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具有时效性,并与2007年颁布的《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一致,2008年6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第29届全美教育信息化年会(NECC29th)上《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发布,作为未来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

  
  二 一级技术标准的体系变更
  
  1993年,ISTE发布的《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提出了十三个能力标准,主要涉及:教育应用软件、工具性软件操作运用;运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教学管理;计算机使用中道德和产权问题;利用技术促进专业能力提高等。1993版标准服务对象是全美的大中小学教师,没有系统的框架和分类,也没有具体的绩效指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但引导了教师开始关注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技术提高效率。
  其后,1997年颁布了第二版,建立了技术标准的基本框架即一级技术标准,二级绩效指标,将技术标准为分三大类:即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概念、技术的个人和专业实践、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以一系列具体的绩效指标来规范和指导教师贯彻该标准于教学和实践。
  新世纪伊始, ISTE在1997版标准原框架体系的基础上两次修订和完善,分别于2000年、2008年发布(具体内容请访问省略),更名为《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主要面向K-12教师。三个版本的一级技术标准内容及其内在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
  
  1 技术操作与概念 2000版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其中“技术”的内涵突破了原来1997版中限定的计算机技术,而采用较为广泛的信息技术概念,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外,也不排除传统技术的运用;除面对面的情境还有虚拟的情境;除技术工具以外还兼有信息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技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技术的操作与概念已为教师所熟练掌握,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背景性知识与技能,成为职业背景,在2008版中将其弱化为第三大类标准“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下的一条绩效指标。
  2 技术促进专业成长 1997版标准强调在个人生活和专业实践中使用计算机和相关的技术;2000版标准则注重运用技术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2008版标准在关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和示范终身学习的同时,更强调了通过示范技术激励、参与共同决策和共同体建设、提升他人的技能和领导力来展现自身的领导力,发挥教师在学校和专业教师群体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3 技术的教学运用 2000版标准强化了1997版标准中的“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标准,将其细化为“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规划和设计”、“教学、学习和课程”、“评估与评价”三个标准,从教学实践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规范。推行标准多年后,教师将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因此,2008版标准中这三个标准被整合为第二个标准“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估工具”。
  4 技术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1997版中技术的社会和道德问题体现在第二个标准中的第一条绩效指标:“促进平等的、道德的、合法的应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源”;2000标准将其独立列出成为第六个标准,要求教师要理解围绕技术使用中的社会、种族、法律和人类问题,并根据理解进行教学实践;2008版标准关注问题的责任意识、行为的合理合法性和教师的典范作用,提出要求:在这个数字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责任,并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5 创新――2008版标准的灵魂 面对21 世纪全球经济和人力资源竞争加剧,创新和竞争力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创新教育也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03年10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一个由一些著名高校和企业的学者和管理者组成的旨在向美国政府和部门提供建议的民间智囊团,推出了《国家创新计划》(简称NII),提出建立国家创新教育战略,激励和培养新一代的创新者,并在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创新以支持。2004 年12 月,该委员会又出版了《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达致繁荣》,指出“创新将成为决定美国在整个21 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最重要因素”。2006 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美国竞争力计划――在创新中领导世界》,并在《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为了保持美国的竞争力,我们首先必须继续在优秀人才和创造力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2007年,全国州长协会冬季会议的《创新美国计划》、美国工商界和高等教育界联合签署的《美国创新宣言》、参众院一致通过的《美国创造机会以有意义地促进技术、教育和科学之卓越法》(简称《美国竞争法》)相继推出,创新成为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旋律。
  与前三版标准相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技术的创新应用受到了空前重视,全新的“促进、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被列为2008版标准的第一大类标准,要求教师利用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教学、学习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在面对面或者虚拟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三 二级绩效指标的内容变化
  
  除一级技术标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外,二级绩效指标也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根据2000版标准[4]和2008版标准[5]中绩效指标的相似性和对等关系,我们进行了并列对比(如表1所示),以期发现两版标准修订前后绩效指标内容的变化。
  
  
  四 标准背后的技术观变迁
  
  技术观的变迁反映的是技术用于教学的渐进规律,,也是在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和教育改革对变革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1 1993与1997版标准――操作本位的技术观 “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被列为这两版标准首位,1993版标准要求教师运用计算机软件,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和远程通讯技术,会使用文字处理、数据库、电子表格和打印等工具;1997版标准要求教师能运行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获取、开发和使用数据,发布结果,评价硬件和软件质量,处理基本的故障等。这些标准和指标都充分说明:计算机处于普及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成为首要任务,也是将其运用于教学的前提条件。操作本位成为这两版标准显著的技术运用特征。
  2 2000版标准――工具本位的技术观 技术操作技能在这个标准中弱化了,而“运用技术”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教学设计阶段要求运用技术设计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运用技术来增强教学策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的需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运用技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运用技术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运用技术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技能和创造力、运用技术管理学生学习活动;教学评价环节要求利用技术来搜集和分析数据,交流成果、将技术运用于评估中;运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发展、运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技术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技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彰显,因此,我们认为这版标准的技术观特征是工具本位的。
  3 2008版标准――能力本位的技术观 当技术的操作问题得以解决,工具价值得以彰显后,技术就回归到主体自身,即人的能力提升。支持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成为新版标准的首要目标,而技术则成为实现目标、服务于能力培养的工具和手段,利用技术促进学习不是根本目的,人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才是最终目的。整个标准中散布着促进学生基于技术的学习、创造、创新、探究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设定目标、管理学习、评估结果、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遵守网络礼节、负责任的社会交往、文化理解、全球意识等诸方面的能力,教师基于技术的协同建构知识的能力、设计开发和评价真实学习经验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迁移知识到新技术中的能力、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专业能力、领导力、研究和反思的能力等等,能力成为这版标准关注的核心概念。

  能力本位的观念下,技术的教学价值拓展到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意义,教师应为学生的未来竞争力和领导力构筑创新的技术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成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执行典范,并用其提高自身能力、解决教学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结语
  
  ISTE的首席执行官Don Knezek在标准主页上的寄语所言:“教师必须与他们的学生和世界各地的同行成为共同的学习者。今天,作为动态学习社区的成员,与其说是要保持领先,不如说是在奋勇向前。在数字时代的教学专业人员必须表现出技术激励的远见并发展他人的技术力。这些是新教育领导者的标志。”[6] 不断修订的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未来的信息化教学描绘了壮美的蓝图,但正如美国工程院前主席诺曼•奥古斯丁(Norman R. Augustine)所说:竞争是如此的残酷,无论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就开始奔跑,而事实上,我们也应该奔跑。
  
  参考文献
  [1] 陈晓瑞,闫福甜.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95-99
  [2] Internet Access in U.S. Public Schools and Classroom: 1994-2000[R].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1
  [3] 美国教育部. 赵中建等译.回应变革世界之挑战: 为21 世纪而加强教育[J]. 全球教育展望, 2006, 35(9):3-10
  [4] 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NET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eachers [EB/OL]. <省略/Content/NavigationMenu/NETS/ForTeachers/ 2000Standards/ NETS_for_Teachers_2000.htm,2008-9-10>
  [5] The 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NETS•T)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eachers [EB/OL]. <省略/Content/NavigationMenu/NETS/ ForTeachers/ 2008Standards, 2008-9-10>
  [6][EB/OL].<省略/AM/Template.cfm?Section=NETS,2008-9-10>
  
  The Evolve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in America
  CHEN Wei-wei1,2 SHEN Shu-sheng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Xiaozhuang Colloge, Nanjing 211171, China;2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In June 2008, in America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 published the fourth edi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NETS•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informalization context in education, from the 1993, 1997 , 2000 and 2008 edition of this Technology Standards in history, changes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system of technology standards, the contents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views of technology in these standards etc.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should gain some inspiration in mak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in China.
  Key words:NETS•T; Performance Indicators;Views of Technology;ISTE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2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