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例谈“慕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布时间:2015-04-03 13:35

□广西师范学院 周俊伽  梁 宇  邹循东
 

      “慕课”风暴席卷全球,这股浪潮由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高度关注。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我国教育学者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以实现“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目标,先后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北京数字学校”“C20慕课联盟”“双师教学”等多元在线教育形态,教学资源辐射全国,使广大师生直接获益。
       一、认识“慕课”
      (一)“慕课”的由来
      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研究人员斯蒂芬·道恩斯和乔治·西门子首次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音译为“慕课”。“慕课”的设计理念是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课程,让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慕课”以实现“连通主义的教学生态系统”为愿景,即知识不再是终点而是持续开展的活动,众多学习者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借助社交网络和深度讨论等方式助推学习进程并取得学习成效。目的是借助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终身学习。
      (二)基础教育领域“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优势
      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学习注意力易分散等心理和年龄特征,所以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倡“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学习形式。所谓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源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慕课”的学习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翻转课堂”是“慕课”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课前学习,课中讨论,提高学习效率。“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慕课”的视频学习,理解新知识后完成相应的练习。课堂上,学生提出困惑和想法,师生、生生间共同探索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要求和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串联知识,梳理强化,建构知识体系。可将整册书的知识有序串联起来,分模块、分单元地制成“慕课”课程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线学习。“慕课”的好处之一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以快进、暂停、倒退、反复播放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掌控学习的自主权,实现个性化学习。
      3.名师合作,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慕课”视频由全国一线名师合力打造,不论学生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与名师零距离接触。“慕课”资源共享,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互助共赢的局面,对促进我国教育均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将小学数学教学与“慕课”有机融合的基本原则
      (一)人人学有价值,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与“慕课”有机融合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愿景。单单依靠传统的40分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21世纪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需要拓宽视野,需要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慕课”的诞生,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慕课”超前学习,挑战数学难题,锻炼思维,不至于荒废时间;中等学生能强化提升,拓展思维;“后进生”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将数学教学与“慕课”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回归数学本质,“慕课”为教学服务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数学研究对象的本质,,还概括了数学学科知识的属性和特征,这也是我们“做数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在小学数学与“慕课”的有机融合中,首先要明确一点:“慕课”是为教学服务的!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慕课”。要辩证地看待多媒体这一新事物,把握好它在课堂中应用的尺度,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轨道,而不是被多媒体吞没。C20慕课联盟秘书长吴志宏教授告诫教师:“任何时候在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的慕课学习,不能取代真实情景中师生的交流和生生的互动。”因此,教师切勿单纯依赖“慕课”,应在课堂上及时检验学生的“慕课”学习成果并调整教学进度,注重“慕课”与现实课堂的衔接,才能真正发挥“慕课”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三)打造本土化的小学数学“慕课”
      取他方之石,攻本土课改之玉。“慕课”和“翻转课堂”既是“舶来品”,必须结合我国学生的学情和地方现状方能适应,因此,打造本土化的小学数学“慕课”是必经之路。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说:“本土化慕课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设置进阶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完成的主客观作业,收集信息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实体课堂上的教师。”虚拟世界的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但却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性地设置趣味习题和测试,使其能成为连接虚拟和实体课堂的重要桥梁。实体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知识。
      三、“慕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应采取什么策略使“慕课”在应用中发挥最大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以下四点策略:
      (一)勇于实践与创新,搭建虚拟与现实学习的桥梁
       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学生观。主动了解“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理念和优势,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勇于尝试“翻转课堂”,勇于创新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慕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例如,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理念,于2012年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课前,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看完之后通过做测试来验证自己掌握的情况,测试提交之后,平台会立刻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来继续学习仍有问题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错误率,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再适时出几道题检验学生。据调查,该校学生没有因为家庭作业少而影响成绩,反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习热情增强,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二)根据学科知识领域的特征和要求,有选择地“翻转”
       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每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都不同。数学课按课的类型来分有概念课、计算课、活动课、探究课、习题课、复习课等,教师必须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慕课”,有选择地“翻转课堂”。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掌握并能解决“鸡兔同笼”这类数学问题,力求方法多样化,培养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前让学生通过“慕课”独立理解并完成“鸡兔同笼”的练习,第二天在课堂上让全班集体探究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通过假设、列表、画图、方程等不同解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小先生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类似的像《小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圆的认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学生较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大胆使用“慕课”,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实施课堂教学。
        像《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除法》等加减乘除的计算课,新课标的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课前可让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初步感知算法,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细心地讲解算理和做练习巩固强化,增加运算的正确率。对于习题课和复习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家有选择地使用“慕课”。
      然而,“慕课”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数学课。例如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通过找角、摸角、画角、做角、比角等一系列操作性的数学活动来全方位认识角,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像《平移与旋转》《位置与方向》《轴对称图形》《等积变换》等这样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过程的课,在教学时,视频课程无法代替课堂上的生成互动,学生必须有经历和体验“做数学”的过程,才能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类似的还有“统计与概率”,学生必须亲自实践,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自制统计图,得出数据背后的结论。在反复统计和计算概率中,形成一定的数感,从而养成研究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增添课堂互动,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好的课堂效果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师生、生生多向传意互动,教学效果最佳。课前,学生通过“慕课”向视频里的教师学习属于师生传意;课堂上,向教师、同学提出疑问共同探讨属于多向、深层次的互动。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实施个性化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刚开始采用“数方格”这种简单易懂的方法,后来通过“剪贴移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这其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些学生需要通过动手剪、移、拼才能理解,但有一定空间观念的学生,只需在心里设想或是在纸上画图就能很好地理解转化的过程。对于空间几何观念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拔高难度,试让学生探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有针对地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既能保持“优秀生”继续探究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后进生”学习。
      开展“慕课”和“翻转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一位深圳教师说:“在翻转课堂的第一节课上,有一个以前从来不肯认真上课的孩子,正确回答了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这就是点燃了翻转实验热情的星星之火!”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来说,学习“慕课”的微视频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同学交流讨论。
      (四)获取多方支持,实现“减负增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李奕说:“基础教育中,学生的成长还是需要教师伴随的,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对“慕课”融入基础教育也是必须的,在微信以及手持设备上的快速交流都是能把他们迅速拉入进来的有效手段。”只有家长与教师通力合作,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建立QQ群和网络监控、交流平台,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些家长担心,孩子长期使用“慕课”学习会引发沉迷网络的现象,此时,教师需向家长解释“慕课”的优势和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后的成长变化,传递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作为学校领导,更应看到信息化时代下发展的“慕课”带来的改变和趋势,尝试建立网络化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多研讨、多实践、多反思,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汇集兄弟学校的资源,有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慕课”与教学融合,真正营造出让学生“减负增效”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教师应当把“慕课”看作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契机,大胆尝试“翻转课堂”。在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将小学数学教学与“慕课”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本文编号:1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