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关于对教材理解产生偏差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23 12:48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穆圩乡下坊中心小学   曹延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灌输一些错误的思想。教师要对这些理解偏差进行深入探究,力争在日常的教学中避免向学生传授错误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对“名人”的评价有偏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介绍名人的,这些文章为了衬托名人形象的高大,往往写一些普通人。作者的写法不外乎通过一些普通人的所作所为与名人进行对比,来衬托这些名人的高大形象和人格魅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教材中的名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能带有任何主观色彩。我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篇文章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戴嵩 与 牧童
     年龄  大人   小孩
     地位  画家   牧童
     生活  画画   放牛
    品质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有位老师在教学《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世界名人  小学老师
     举世闻名  普普通通
     在执教这些课文时,由于各人理解有所偏差,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便会将课本中隐藏的不平等关系放大。有一位语文老师讲课以强调这种不平等关系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家与牧童》,画家是干什么的?牧童只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老师对画家的崇尚和对牧童的轻视,这在无形中就向学生传递了“画家是至高无上的人,而牧童是低贱的”这样错误的价值观。如在教学《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这篇课文时,一位语文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许是老师觉得语气强调得不够,于是,一边讲述,一边板书,左大右小,似乎不强调居里夫人的伟大,就不能突出欧班老师身份的卑微。
     【分析】
     本来人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教师的解读会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名人拥有一种潜在的权力与优势。一位牧童指出画家画的错误,就需要勇气,欧班老师收到名人居里夫人的来信就涌出了泪水,潜意识中把人物阶层化了。
     二、对英雄价值观的认识产生偏差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写英雄人物的文章很多,如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这些英雄人物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在学习这些文章时,老师往往有意拔高他们的形象,对他们的价值认识有所偏差。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许多语文老师就会带领学生学雷锋做好事,而后写学雷锋日记,或者写一篇记事的文章,主题是反映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在一次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的活动中,笔者就听到了一位六年级学生和他的语文老师的对话。
     生: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来清扫街道卫生?
     师:学雷锋啊!雷锋就是喜欢帮助人,做好事。
     生:那他收钱吗?
     师:不收钱,义务劳动。
     生:清扫街道是清洁工的事,我们帮他们打扫卫生,他们给我们钱吗?
     师:我们义务劳动,不计报酬。
    生:可是清洁工要钱,他们为什么不向雷锋叔叔学习,不要报酬?
     师: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要养家,要生活。
     生:既然是他们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去帮他们?
     老师无言以对。
     又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谈人生的价值。
     生:老师,全中国的人都学雷锋,您说雷锋叔叔是名人吗?
     师:当然是。
     生:那假如雷锋叔叔现在还活着,他会值多少钱呢?
     师:你怎么会这样想?雷锋代表了一种精神,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生:老师,您说,要是有人请雷锋叔叔拍广告,他会拍吗?
     师:会的。
     生:那他会收钱吗?
     师:不会。
     生:那商家为什么还要找明星做广告呢?找雷锋做广告不是要省很多钱吗?
     师:商家太傻了。
     老师随口说道,后觉得不妥,正要改口。
     生:不是商家傻,是雷锋太傻,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你可以挣到多少钱。
     师:雷锋好事做了很多,从来不要别人的报酬,有人说雷锋是傻子,雷锋说他自己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哑口无言。
     【分析】
     从这两组对话中不难看出,小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正确,老师对当代社会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有偏差。由于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雷锋,那么现在如何学雷锋呢?不应仅仅体现在搞几次卫生和大扫除,应该让学生知道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现在雷锋如果还活着,他还会帮助人,由于做的事不同,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要报酬。就像拍广告,如果是公益广告,可能不要钱,如果是商家做的广告,那要钱,至于这些钱怎么处理,是不是用来捐助贫困儿童,就是他的事。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把雷锋比做圣人,也不要把他比做傻子。付出劳动,就要有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是品德问题。至于要不要回报,要多少回报,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该就生成的问题进行深挖,可以用事例讨论、演讲、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雷锋的精神。
     小学课文写名人的文章很多,不管作者采取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文章,教师都不要把名人的形象一味拔高,把他们当偶像来崇拜,让学生觉得这些名人高不可攀。其实,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以后谁都可以成为名人。小学课文中写英雄人物的文章也很多,教师不要把这些人物当圣人,他们原本也是平凡人,只是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中成就了他们,对这些英雄要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
    三、对文本的理解产生偏差
     小学语文课文精选了许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从内容的选择到写法的运用,堪称为典范。但是,文章既然是人写的,瑕疵就在所难免,所以,语文教师在解读这些文章时,面对学生的质疑,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一味地相信书本、否定学生,也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在课外阅读课上,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秦牧的散文《土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
     生:老师,既然是野马,哪里来的缰绳?
     这一下使毫无思想准备的老师一时张口结舌,支吾半天。
     师:课文中说的是思想的野马,不是草原上的野马,作家说它有缰绳,那它肯定是有的。
     生:思想的野马也是野马,我觉得这个句子有问题。
     师:你少钻些牛角尖儿。
     这位语文老师最后以这样的话来回答这位学生,学生非常难堪,学习兴趣全无。
     在学习《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忽然提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说”,这个句子有问题,云雀妈妈也像人一样出汗吗?”
     师:鸟没有汗腺,不出汗。
     生:既然它们不出汗,那课文中写它流汗,不是写错了吗?
     师:没错啊。因为作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云雀当人写的,人会流汗,所以云雀也可以流汗啊,明白吗?
     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童话,当然可以,不过,要尊重科学,如果一味地当人写,忽视了事物的本身,就会闹出笑话的,如果写昆虫吃肉,野兽吃草,不是乱套了吗?
     师:不要胡说八道。
     这位语文老师没有给学生讲道理,而是马上否定了学生的观点。
     【分析】
     有些老师由于百分之百地相信课本,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往往采取怀疑的态度,不能加以正确引导,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只能让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此外,因为学生提出让老师出乎意外的问题,老师怕自己丢丑,所以一直有排斥心理,具体表现在言行上,就是对学生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使学生对老师失去好感,降低了学习兴趣。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深入理解文本,对于自己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开诚布公地向学生说明,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或者找老师讨论,寻求最佳答案,切不可采用否定或回避的态度,那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
      总之,在执教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作为语文老师,不光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有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语文老师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那么就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课后寻找答案,切不可随意敷衍了事,更不能冷落、讥讽和挖苦学生。



本文编号:18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