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践行个性阅读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03-23 11:33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   刘学彬

 
     个性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带有表达个人体验的性质。然而,尽管我们一直在呼唤个性、期待个性,但实际的情况确是很多学生似乎不愿意展露他们的“与众不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兴致盎然、神采飞扬,发展个性阅读是我们达到目的关键手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具体践行个性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简单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唤醒学习需求,为个性阅读起锚
学习需求是学生对于自身成就的追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是实现学生学习需求的主要途径。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的个性见解,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赞扬,能充分地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主动释疑,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自主搭建一座求知的桥梁,让学习需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发展个性阅读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展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得出一些独到的感悟,哪怕这种感悟是肤浅的,我们都要予以珍惜和关注;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的质疑能力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完善他们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提出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进而从中切实获得学习需求的满足。
     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就课文题目提出疑问,紧接着让他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问自答。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生:我知道了木兰是谁,她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她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未到当兵的年龄。
     ……
     接着,笔者着重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提问的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中,“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抓住“为国为家”这一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自问自答,让学生弄清“国忧”是什么,“家忧”又是什么,理解花木兰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品质。
在学生的质疑和释疑过程中,笔者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仔细观察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适时地参与讨论,指引他们的思考方向,让自己和学生一起体验产生矛盾时的紧张、寻找答案时的严肃和受到启发时的喜悦,一起感受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的乐趣。综上可知,学生的“自问自答”式阅读,是实现个性阅读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其中只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二、点燃学习情感,使个性阅读张扬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认知活动为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伴随着各种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反之,消极的学习情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所以,要学生做到个性阅读,必须要点燃他们的学习情感,让他们主动地去体悟阅读。
     在课堂上,学生很多独特的解答,往往会被教师驳回甚至批评,教师只希望得到自己预设的那个答案,一个对不上再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这样做的结果会令大部分学生抑制自己的独立思考,一味地迎合教师的“口味”。长此以往,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机械,,学生丧失了良好的学习心境。不期待标准答案,欣赏每一个属于学生自身的独特见解,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这样才能让成功、喜悦、兴奋等正面情感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同时,教师教学时也应该照顾到成绩一般的学生,点燃他们的学习情感,力求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次》一文时,笔者问学生:布鲁斯王子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他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模仿着王子的神态,“唉声叹气”地说道:“哎!我们军队一连打了七次仗都失败了,怎么办啊?”“我对这场战争快要失去信心了!”“如果再不打胜仗的话,我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在这种个性体验中,学生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使得学生从中得到对课文更深层次的解读。
     三、调动学习兴趣,让个性阅读延续
     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我们既要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通过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让个性阅读在课后延伸。
     比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首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文中故事情节,明确文章主题,读透文章内涵,把握角色性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后自编自演一些简单的课本剧。让学生在演绎中得到入文、入境、入戏的体验。尤其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学生会更容易获得自身的感悟。
     有些课文,特别是知识性课文,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等,会牵涉到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内容也通常是学生感兴趣、希望了解的知识;再如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如《李广射虎》《少年王勃》等,学生对课文中的古代人物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他们的时代背景、人物的生平事迹也乐于了解。这些都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展现语文学科魅力,帮助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有力切入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从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有独特感受的个性体验。
     个性阅读离不开学习动力的推动,学生只有在学习动力的指引和激励下,其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我们应该耐心地、细致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珍惜他们的每一处“与众不同”,让他们在要学、乐学、善学中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让个性之花在阅读教学中尽情绽放!



本文编号:18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