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行动研究:以西开教堂为课程案例的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09:16

  本文关键词:行动研究:以西开教堂为课程案例的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选择行动研究作为研究工作的框架,对本人所设计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审美课程中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的问题,,进行考察分析。 全文分两大部分。上篇以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方法为课程设计的依据,设计了以西开教堂为资源的公共艺术课程,从静态的审美认知、动态的接受历史,以及历史主义的审美批评三个教学环节展开,观察和提取课程中呈现出的有关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的故事。 下篇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的问题框架,对课程中发生的知识建构的故事进行分析,力图从媒体运用、情境教学、教学目标三方面对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的问题进行意义追问和阐发,从而形成与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关观点的讨论。
【关键词】:知识建构 媒体运用 情境教学 教学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3
  • Abstract3-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选题缘起9-10
  • 2、文献综述10-14
  • 2.1 建构主义产生10
  • 2.2 建构主义课程观概述10-11
  • 2.3 媒体对个人知识建构是有益的11-12
  • 2.3.1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11-12
  • 2.3.2 媒体对个人知识建构是有益的12
  • 2.4 情境是学习环境的支柱12-13
  • 2.5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建构13-14
  • 2.5.1 不同于传统的建构主义知识观13-14
  • 2.5.2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建构14
  • 3、研究问题14-15
  • 4、研究方法15-23
  • 4.1 以行动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15-18
  • 4.1.1 行动研究概述15
  • 4.1.2 解放性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依据15-16
  • 4.1.3 本课题的行动研究框架16-18
  • 4.1.3.1 设计西开教堂课程作为行动研究载体16-17
  • 4.1.3.2 以课程教学实施作为行动研究对象17
  • 4.1.3.3 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知识建构信息的收集17
  • 4.1.3.4 对课程中收集知识建构信息的分析17
  • 4.1.3.5 课程中知识建构问题同相关课程理论的对话17-18
  • 4.2 选择西开教堂作为课程案例的原因18-20
  • 4.2.1 建筑艺术是审美范畴的重要分支18
  • 4.2.2 西开教堂是一座意义丰富的建筑18-20
  • 4.2.2.1 西开教堂建筑的特征18-19
  • 4.2.2.2 充满传奇色彩的西开教堂现象19-20
  • 4.3 以情境理论为课程设计的方法20-23
  • 上篇 以西开教堂为课程案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23-49
  • 第二章 以西开教堂为课程案例的课程设计逻辑框架23-26
  • 1、静态考察:对西开教堂建筑特征的审美认知23-24
  • 2、动态考察:对西开教堂接受历史的调查与反思24
  • 3、以动态的历史眼光对静态的西开教堂进行审美批评24-26
  • 第三章 从建筑知性特征出发对西开教堂进行审美认知26-32
  • 1、课程设计26-27
  • 1.1 课程内容26
  • 1.2 课程目标26
  • 1.3 课程组织26-27
  • 1.4 考核内容27
  • 1.5 提示问题27
  • 2、课程实施27-32
  • 2.1 故事一:具体形象作品更具吸引力27-29
  • 故事小议28-29
  • 2.2 故事二:“正确答案”的误区29-32
  • 故事小议30-32
  • 第四章 从接受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具有审美特质的西开教堂32-42
  • 1、课程设计32-33
  • 1.1 课程内容32
  • 1.2 课程目标32
  • 1.3 课程组织32-33
  • 1.4 考核内容33
  • 1.5 提示问题33
  • 2、课程实施33-42
  • 2.1 故事三:从单一化的形象判定到“双面西开”的困惑33-36
  • 故事小议35-36
  • 2.3 故事四:从“克隆”建筑中深化历史情感36-38
  • 故事小议37-38
  • 2.4 故事五:从创设的情境中知道更多的可能38-40
  • 故事小议39-40
  • 2.5 故事六:错失一块“敲门砖”40-42
  • 故事小议40-42
  • 第五章 以历史主义的眼光对西开教堂进行审美批评42-49
  • 1、课程设计42-43
  • 1.1 课程内容42
  • 1.2 课程目标42
  • 1.3 课程组织42
  • 1.4 考核内容42-43
  • 1.5 提示问题43
  • 2、课程实施43-49
  • 2.1 故事七: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满了历史43-45
  • 故事小议45
  • 2.2 故事八:出乎意料的“个性化思维”45-47
  • 故事小议46-47
  • 2.3 故事九:被边缘化的“有价值的闪光”47-49
  • 故事小议47-49
  • 下篇:以西开教堂为课程案例的课题研究49-59
  • 第六章 在实际教学中媒体的应用对个人知识建构作用的分析49-53
  • 1、理想化的理论假设——媒体是有益的49
  •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媒体是把“双刃剑”49-50
  • 3、进一步地思考——具备媒体素养是获取媒体信息的前提50-53
  • 3.1 洞察出媒体的传播框架50-52
  • 3.2 具备媒体素养是获取媒体信息的前提52-53
  • 第七章 在实际课程中情境教学对个人知识建构作用的分析53-57
  • 1、社会情境——在现实中解决真实性问题53-54
  • 1.1 期待有意义的教学53
  • 1.2 在社会互动中发展知识建构53-54
  • 2、在思辩的前提下——情境教学对个人知识建构的作用54-57
  • 2.1 情境教学对转化、丰富个人经验的有效性54
  • 2.2 情境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4-55
  • 2.3 开放的情境要求学习者具备开放的心态55-57
  • 第八章 在实际课程中教学目标的把握对个人知识建构作用的分析57-59
  • 1、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并存——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57-58
  • 1.1 以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终目标57
  • 1.2 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意识的转变57-58
  • 2、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3
  • 1、课程设计参考文献61
  • 2、课题研究参考文献61-63
  • 附录一:西开教堂建筑特征认知课程设计与实施63-75
  • 附录二:西开教堂建筑历史考察课程设计与实施75-104
  • 附录三:西开教堂建筑审美批评课程设计与实施104-113
  • 致谢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行动研究:以西开教堂为课程案例的学生个人知识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8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