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教育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30 00:26
  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模式是创新2.0中网络开发的一种新形式。这是由知识社会创新2.0驱动的互联网模式,这是它创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总体而言,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模式就是在互联网上对各种传统行业的产品进行销售。通过灵活的方式,对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完美的结合,并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虽然现在信息技术相比过去进步很多,网络课程等已建设,但是走进现在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除了PPT替代了传统教育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的教育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可见之前的互联网发展对教育的冲击力还不够大。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的发展也派生出新形态,即互联网背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对我国远程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为教育发展的变革取向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主要是A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教育产品之一的管理类联考类教育产品,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的主要部分有关管理类联考教育产品(以下简称管联类教育产品)的国内外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内容及方法的简述;第二章梳理了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以及营销的几种组合概述;第三...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产品的营销理论
    2.1 互联网背景下公司营销概念
    2.2 公司营销的组合理论
        2.2.1 6P组合的营销理论
        2.2.2 4V组合的营销理论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的教育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PEST模型分析
        3.1.1 人口环境因素
        3.1.2 经济环境因素
        3.1.3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3.1.4 政治环境因素
        3.1.5 技术环境因素
    3.2 内部营销环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3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3.2.4 潜在的竞争对手
        3.2.5 潜在的替代品的威胁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的教育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4.1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行业的现状及趋势
        4.1.1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行业的概念
        4.1.2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4.1.3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影响
    4.2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的概况及自身特点
        4.2.1 A公司的概况
        4.2.2 A公司的自身特点
    4.3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教育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4.3.1 教育产品多班次的营销策略现状
        4.3.2 教育产品的定价策略现状
        4.3.3 教育产品的销售渠道策略现状
    4.4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教育产品营销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A公司教育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4.4.2 A公司教育产品营销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教育产品的营销策略重构
    5.1 A公司教育产品市场细分及定位
        5.1.1 A公司教育产品市场细分
        5.1.2 A公司教育产品市场定位
    5.2 教育产品营销策略制定的目标
    5.3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营销策略重构
        5.3.1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教育产品策略
        5.3.2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产品渠道策略
        5.3.3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产品促销策略
        5.3.4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产品品牌策略
        5.3.5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产品价格策略
    5.4 互联网背景下A公司教育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5.4.1 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
        5.4.2 公司文化的支撑
        5.4.3 执行力的管理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6.2.1 研究不足之处
        6.2.2 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44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844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