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学会阅读理解课本和课堂有效导入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6-08-19 10:04

  本文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学会阅读理解课本和课堂有效导入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学会阅读理解课本和课堂有效导入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发布日期: 2015-05-06 发布:  

  2015年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5年1期

  【摘 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首使学生学习去理解课本知识,再加有效课堂导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中地理;阅读课本;有效导入
  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处可见GPS定位,手机导航等等,大部分同学便觉得学地理不重要,没兴趣。那么,如何培训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地理,理解地理课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课本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导入法
  (一)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2)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二)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带用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此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一回事呢?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三)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四)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五)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节的导入自制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
  因此,就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材施导;理解课本,因课而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河南教育,2005.
  [2]徐勤秋.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12月9日.
  [3]左军令.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法,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10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