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2-15 09:25

  本文关键词:当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研究误区——兼论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墨 论高中美术鉴赏课x -, j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吕华伟 (江苏省贾汪中学,江苏徐州摘要:人文精神乃美术教育之灵魂。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舞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讲述与作品相关的人文知识,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渐进式地培养其人文精神。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高中生人文精神

2 2 1 0 1 1 )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具有人文教育功能。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舞台 .它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欣赏,广泛接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态,达到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谨求教于方家。 注重讲述人文知识美术教师大多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美术鉴赏课有别于专业课程。它更强调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紧随时代的发展,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并掌握促进学生人文修养的教学方法。 举例而言,在鉴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教师不仅要分析画中人物和笔法,还要讲述画面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它不仅是一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在介绍完画作的历史背景之后,为了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 一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触手可及的生活点滴处寻找艺术气息。进而用一种艺术的眼光审视人生 .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点滴美感和乐趣,进而体昧生命赋予人生的特殊含义。 譬如,在欣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时,教师如果只是机械地讲述“该作品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较难触动当今高中生的内心世界。笔者探索出的方法是,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在脑海中为自己的父亲画像;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背影》 (朱自清 ),让了解的学生

互相讲述一件自 己和父亲感动的故事。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接下来 .教师应引人“罗中立画的是他的亲生父亲吗?”这一问题 .将讨论引申开去 .引导学生将情感扩展到对所有质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的感恩。经过多年的教学检验,这种层层拓展的情感思路颇受学生的好评。 2 .宏观方面

的“收藏热”,教师还要进一步讲述该画作八百多年的流传史。 作为帝王权贵争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演绎出许多传奇故 事。在这些悬念迭起的故事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欣赏这类作品时,教师不仅可以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 解读。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 .还可以通过对其收藏历史的梳理,加深学生对文物收藏的理性理解,以及对国宝的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借助文学知识诠释绘画譬如在鉴赏南宋山水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教师除了讲解画面的色彩搭配、构图等外,还应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诗句,如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进而讲述该诗的创作背景,将诗人虽然政治失意、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介绍给学生。这样搭配欣赏,便可以让学生轻松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的艺术趣味。 二、激发情感认同。培养人文精神在讲述人文知识的基础上,美术鉴赏课还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毕竟,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的种重要文化行为,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将作品蕴含的思想准确传达给学生,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来培育其人文精神。具体而言,这可以从情感的微观(个体、日常生活 )和宏观 (民族、国家 )两方面分析 一

人类不同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美术杰作中 .除了表达个体的情感诉求外,还能用来传达相对宏观的自由民主精神 .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鉴赏此类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陶 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其爱国热诚、民族自豪感 .以 及对真、善

、美等人类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譬如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 l 8 0 8年5月3 E l》是美术史上抗议暴政屠杀人民最为有力的画作之一。作为浪漫主义的作品,画家安排一位受害者模仿耶稣做出钉十字架的姿势,以示受难之意,手掌隐隐出现钉孔。教师在分析画面蕴藉的同时, 可适当讲述耶稣受难的故事情节 .引导出该画反映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实践证明,学生一旦被带入作品背后的故事情节中,便会被情节中的戏剧冲突所吸引,强烈的爱国情感甚至会占据学生的整个心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 .将遥远的历史场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感受画中人物的精神道德力量,从而使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除了上述方法外,美术鉴赏教学引入适当实践也很重要, 毕竟实践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比如在《民 间美术——剪纸》欣赏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民间 剪纸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剪纸的尝试和实践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解,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是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 1]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美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 . [ 2]王大根 .美术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 . [ 3]李东.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看美术教育之人文性 .教育导刊, 2 0 0 4 . 1 1 . 『 4]孙志海 .当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研究误区——兼论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理论 .江苏高 教. 2 0 0 9 . 3 .

1 .微观方面。

在课程伊始,教师应首先打消学生认为艺术需要娴熟技巧和高强度训练的误解,比如反复临摹一幅画数十遍 .而后则

1 7 6

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当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研究误区——兼论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13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3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