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6:05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向人们呈现的是全球化的景象。一个文化相融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机遇,东西方学者和政治家们对此已经达成了共识。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自身成熟稳定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逻辑、思维方式、价值体系,从而得以在世界民族文化中打下坚实的根基。在我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民族间的相互交流、比较和取舍,最终达到多元共存的状态。这种特点突出地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刚与柔,使之适应性很强。正是中国文化的多元特性,使它迎来了发展机遇,但迎接这个挑战,需要我们努力去搞好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已经毕业以及即将毕业的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探路者与实践者,已经登上了传承文化的历史舞台。大学生如何认识文化,如何对待文化,我们的党如何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培养大学生自觉地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特质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理性深刻的反思,才能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保持足够的信心。 本文基于我国多元文化包容并存的社会大背景下,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针对大学生这个未来我国文化继承与创新者的群体,就文化自信作了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共分为四方面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是从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来展开论述;第二章,文化及文化自信概述,主要是从文化及文化的多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文化自信及其内在要求来深入探讨其内涵和精髓,作为文章的理论支撑;第三章,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原因;第四章,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引导,主要从原则、模式和路径方法四个方面对如何培养与引导大学生提高文化自信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 多元文化 大学生 文化自信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1.1 研究的目的12
  • 1.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3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3-14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14-15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5
  • 1.3.1 主要研究思路15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5
  • 1.4 本文的创新点15-17
  • 第2章 文化及文化自信概述17-32
  • 2.1 文化与文化的多元性17-20
  • 2.1.1 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地位17-19
  • 2.1.2 文化的多元性19-20
  • 2.2 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20-27
  • 2.2.1 中国传统文化20-21
  • 2.2.2 西方外来文化21-23
  • 2.2.3 东方宗教文化23-24
  • 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4-27
  • 2.3 文化自信及其内在要求27-32
  • 2.3.1 文化自信的内涵27-28
  • 2.3.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8
  • 2.3.3 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8-30
  • 2.3.4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30-32
  • 第3章 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32-40
  • 3.1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32-36
  • 3.1.1 调查目的与方法32
  • 3.1.2 调查结果与统计32-36
  • 3.2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状况及原因分析36-40
  • 3.2.1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状况36-37
  • 3.2.2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状况的原因分析37-40
  • 第4章 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引导的对策40-48
  • 4.1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引导的基本原则40-42
  • 4.1.1 方向性原则40
  • 4.1.2 主体性原则40-41
  • 4.1.3 实践性原则41
  • 4.1.4 差异性原则41-42
  • 4.2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引导的运作模式42-43
  • 4.2.1 在知识传递中增强亲和力42
  • 4.2.2 在情感体验中增强渗透力42
  • 4.2.3 在角色践履中增强吸引力42-43
  • 4.3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引导的路径与方法43-48
  • 4.3.1 增强大学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育人功能43-44
  • 4.3.2 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深厚大学生文化底蕴44
  • 4.3.3 加强师资队伍文化内涵建设,自觉发挥为人师表作用44-45
  • 4.3.4 营造文化校园,加强人文环境建设45-46
  • 4.3.5 注重新媒体作用,,开展网络文化教育46-47
  • 4.3.6 积极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实现文化自信知行合一47-48
  • 结论48-49
  • 附录Ⅰ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问卷49-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试论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发展[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文化自信[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12期

3 田建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21期

4 郑q.月;;浅析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5 王静;;试论文化自信的四维根基[J];天府新论;2012年03期

6 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姜家生;;中华文化自信何以可能[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李学勤;;解读文明历史 增强文化自信[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3期

9 陈佳琳;;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如何践行文化自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黄亚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考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论坛顺利举行[A];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2 袁仁琮;;立足本土与提高文化自信[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玉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社会学解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新轩;王秋莲;;高等学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放在重要地位[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柴玉;振兴中医,要树立文化自信[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夏洪平;文化自信:军营飞扬胜利的歌[N];解放军报;2011年

3 蚌埠市政协 李明;提高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N];江淮时报;2012年

4 陈鲁民;文化强国呼唤“文化自信”[N];湖北日报;2012年

5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鲁焰;在双重乐感中培植文化自信[N];新疆日报(汉);2012年

6 三亚学院党委书记 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陆丹 三亚学院琼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黄守红;加强琼学研究 提升文化自信[N];海南日报;2013年

7 李铭建;社区文化自信与乡村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记者 欧阳春艳 李晓萌;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N];长江日报;2013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孙丹林 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锦州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在舌尖上品味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N];华夏酒报;2014年

10 李敏;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更需文化自信[N];中国信息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2 夏春子;论文化自信的辩证思维基础[D];辽宁大学;2013年

3 高雯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丽丽;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永民;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梦琪;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王吉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海祥;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薛玉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养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