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6:10

  本文关键词: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渐成熟,微博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运用,青年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已成为微博的主要使用者。微博不仅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无法替代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他们思想交流、信息传播、娱乐休闲、情感宣泄的主要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应对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充分发挥微博便捷、简明、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微博的基本概述及大学生使用微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重点从微博的概念界定、微博的功能与特征、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着手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微博增进了教育主客体互动,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拓展了教育载体,增强了教育实效性,促进了教育社会化。 第三部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微博削弱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性,误导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冲击了传统教育内容的主流意识性,消解了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性,降低了传统教育舆论环境的可控性,破坏了传统教育管理的有序性。 第四部分,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不仅分析了“微时代”亚文化导致社会及高校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微博自身监管机制不健全,意见领袖泛滥等客观原因;而且分析了大学生身心不成熟,缺乏基本的微博媒介素养,高校欠缺权威的具有微博专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等主观原因。 第五部分,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提出了通过完善微博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微博宣传与培训力度,创建大学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防控、疏导、反馈机制,注重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加强高校师生媒介素养教育等途径深化大学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等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一、绪论11-21
  •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1-13
  • 1. 选题依据11-12
  • 2. 选题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2. 国内研究综述15-19
  • (三) 研究方法19-21
  • 1. 文献分析法19
  • 2. 问卷调查法19-20
  • 3. 案例分析法20-21
  • 二、微博概述21-35
  • (一) 微博内涵、功能及特点21-28
  • 1. 微博的界定21
  • 2. 微博的类型21-24
  • 3. 微博的功能24-25
  • 4. 微博的特点25-28
  • (二) 大学生运用微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28-35
  • 1. 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分析28-33
  • 2. 大学生使用微博特征分析33-35
  • 三、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35-40
  • (一) 增进了教育主客体的互动35-36
  • (二) 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36-37
  • (三) 拓展了教育载体37-38
  • (四) 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38-39
  • (五) 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39-40
  • 四、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40-47
  • (一) 削弱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性40
  • (二) 误导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40-41
  • (三) 冲击了传统教育内容的主流意识性41-43
  • (四) 消解了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性43-44
  • (五) 降低了传统教育舆论环境的可控性44-45
  • (六) 破坏了传统教育管理的有序性45-47
  • 五、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47-56
  • (一) 客观原因47-52
  • 1.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47-48
  • 2. 微博机制不健全48-52
  • (二) 主观原因52-56
  • 1.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媒介素养52-53
  • 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博观念与素质53-56
  • 六、应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56-80
  • (一) 完善微博管理体系建设56-57
  • 1. 推动微博实名制度56
  • 2. 加强微博管理法规建设56-57
  • 3. 提升微博监控系统57
  • (二) 创建大学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机制57-60
  • 1. 防控机制57-58
  • 2. 疏导机制58-59
  • 3. 反馈机制59-60
  • (三) 营造大学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60-61
  • 1. 物质环境的营造60
  • 2. 精神环境的营造60-61
  • 3. 制度环境的营造61
  • (四) 构建大学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61-72
  • 1. 宣传搭建合理规范的微博教育平台61-64
  • 2. 创建“红”“专”兼具的微博教育队伍64-67
  • 3. 构建层次鲜明的微博教育内容67-72
  • (五) 利用微博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72-80
  • 1. 应用独具特色的微博方法拓展课程教育72-75
  • 2. 应用丰富多样的微博载体开展日常管理75-80
  • 参考文献80-83
  • 附录83-87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87-88
  • 致谢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金平;马晓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热的冷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璐;张萌;;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3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赵安民;霍瑞;;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J];东南传播;2012年02期

5 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U

本文编号:294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4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