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媒介依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14:02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媒介依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速、渐趋成熟,并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纵观人类传播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历史性的杠杆作用;在今天,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强势兴起与迅猛发展便是对信息技术的最好回应。 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和普及,让人们置身于资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以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嵌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交往模式与生存方式,媒介对我们的影响已经非常深远。 然而,技术的两面性决定了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如“浮士德的交易”,利弊参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空前便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种新的社会“顽疾”——“媒介依赖症”,主要症状为受众对媒介出现了极端的使用状态,对媒介表现出过度的工具性依赖和强烈的精神性依赖,离开了新媒体,他们将无所适从,甚至会出现戒断反应。“网络人”、“手机人”便是“媒介依赖症”患者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媒介掌控和异化。 近年CNNIC数据都显示,网民群体中的最大群体为青少年群体,而这当中,又以大学生群体居首。从当前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情况上不难看出,大学生群体具有成为“网络人”、“手机人”较大的“潜质”,,或者可以说很多大学生已经患上了“媒介依赖症”。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代的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他们与新媒体有着更为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高校的独特环境也为他们的新媒体接触和使用提供了“温床”,加之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缺乏等因素,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将现实中的学习、生活“挪移”到新媒体环境中,乐此不疲;如信息获取、社会交流、休闲娱乐等都依赖新媒体来完成。这种依赖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行为方式及思维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干扰,表现为学习效果下降、生活节奏紊乱、沉溺于虚拟世界而疏离现实等,这对他们健康成长以及正常的社会化都十分不利。 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媒介依赖现象,本研究借助狄弗勒和博罗奇(DeFleurBall-Rokeach)等人在1976年提出的“媒介依赖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性基石,穿插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并结合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来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的媒介依赖现象、特征、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研、分析,最终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干预策略来有效规避大学生的“媒介依赖症”的产生与扩散;努力为他们倡导一种健康、高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本研究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的来源、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案。 第二部分为现象,介绍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提出他们媒介依赖这一现象。 第三部分为原因,从主体、客体、环体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媒介依赖的原因。 第四部分为影响,介绍媒介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三方面的影响。 第五部分为对策,从主体、媒介、社会以及媒介生态系统四方面进行调适。 第六部分为总结,即总结归纳出本次论文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并作相关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群体 媒介依赖 理性 媒介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2;G645.5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22
  • (一) 研究缘起10-12
  • (二) 选题意义12-13
  • 1. 实践意义12
  • 2. 理论意义12-13
  • (三) 文献综述13-15
  • 1. 国外研究情况13
  • 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四) 研究方案15-22
  • 1. 论文写作的重难点、创新点15-16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16-22
  • 一、 新媒体与大学生媒介依赖22-39
  • (一) 新媒体含义与特征以及形态22-25
  • 1. 新媒体含义22-23
  • 2. 新媒体的特征23-24
  • 3. 新媒体形态24-25
  • (二)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媒介依赖25-39
  • 1. 什么是媒介依赖26-31
  • 2. 大学生新媒介接触的现状31-36
  • 3. 大学生新媒介依赖的特征36-39
  • 二、 大学生新媒介依赖的原因分析39-52
  • (一) 主体因素:大学生自身个性心理发展及其对社会化的恐惧40-47
  • 1. 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矛盾性41-43
  • 2. 对社会化的恐惧心理43-44
  • 3. 对媒介缺乏理性认知及有效防御44-47
  • (二) 媒介因素:新媒体自身特质与其对大学生多层需求的满足47-49
  • 1. 新媒介信息迎合大学生的多层次需求47-48
  • 2. 新媒介的自身特质强化大学生的媒介依赖48-49
  • (三) 环境因素:高校特殊媒介环境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导缺失49-52
  • 1. 学校媒体环境优势与媒介素养教学的失衡49-51
  • 2. 社会监管乏力51
  • 3. 家庭纵容失度51-52
  • 三、 大学生新媒介依赖的影响分析52-58
  • (一) 学习上的影响52-55
  • (二) 生活上的影响55-57
  • (三) 思想上的影响57-58
  • 四、 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调适58-66
  • (一) 主体调适:观念形态改变59-61
  • 1. 加强对新媒体技术“双刃剑”性的认知与把握59
  • 2. 厘清新媒介接触时主动性与被动型之间的关系59-60
  • 3. 增强辩证思维以及提高和凝炼自身的批判意识60-61
  • (二) 媒介调适:媒体行业自律61-63
  • 1. 内容为王、提高公信61-62
  • 2. 疏堵结合、加强服务62
  • 3. 行使权力、履行义务62-63
  • (三) 社会调适:机构策略制定63-65
  • 1. 高校增设媒介素养教学63-64
  • 2. 校园加强媒介使用管理64-65
  • (四) 媒介生态系统调适:大学生、新媒体、社会三者之间良性循环65-66
  • 结束语66-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一:调查问卷70-74
  • 附录二:访谈大纲74-75
  • 致谢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亭;;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病态心理透析[J];沧桑;2007年05期

2 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3 李鹏飞;;关于新兴媒体的理性观照[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付W

本文编号:296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6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