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6:03

  本文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社会上成千上万的家庭未来的前途。因此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研究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学科属性的内在要求,又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是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信息的交互、共享而联系起来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影响的互动运动。它是一般培养路径与思想道德素质实际相结合的统一,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素质理论与育人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随着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的网络化进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社会乃至每个人都生活在由互联网编织成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时代具有如下特点:快捷性和广泛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开放性和虚实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网络时代的特点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必须与时俱进,体现代性。针对新的时代特征,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必须结合这些新的特点探索新的培养路径。传统的培养路径既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经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既要汲取传统培养路径的有益成分,又要克服传统路径在网络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不足,积极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新理念和新路径,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网络时代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路径。一是要建立高素质的网络道德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二是要充分运用网络,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三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培养环境。既要着力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拓展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同时还要重视家庭的教育,加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实现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开拓网络时代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本课题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3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3
  • 1.2.2.1 理论意义11-12
  • 1.2.2.2 实践意义12-13
  • 1.3 本课题研究综述13-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1.1 关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研究13
  • 1.3.1.2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研究13-14
  • 1.3.1.3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路径研究14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15-16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16-17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素质理论17-23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素质理论17-18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素质基本理论17
  • 2.1.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的素质论述17-18
  • 2.1.3 胡锦涛、习近平关于人的素质思想观点18
  • 2.2 素质的内涵、划分种类及基本特征18-21
  • 2.2.1 素质的基本涵义18
  • 2.2.2 素质的划分种类18-20
  • 2.2.3 素质的基本特征20-21
  • 2.2.3.1 内在性20
  • 2.2.3.2 稳定性20
  • 2.2.3.3 可变性20
  • 2.2.3.4 整体性20-21
  • 2.2.3.5 社会历史性21
  • 2.3 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1-23
  • 2.3.1 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内涵21-22
  • 2.3.2 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22
  • 2.3.3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22-23
  • 第三章 网络时代的特点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23-33
  • 3.1 网络时代的内涵及特点23-26
  • 3.1.1 网络时代的内涵界定23-25
  • 3.1.2 网络时代的基本特点25-26
  • 3.1.2.1 快捷性和广泛性25
  • 3.1.2.2 新颖性和多样性25-26
  • 3.1.2.3 开放性和虚实性26
  • 3.1.2.4 综合性和互动性26
  • 3.2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26-29
  • 3.2.1 大学生思想的特点26-28
  • 3.2.1.1 人生观、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27-28
  • 3.2.1.2 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问题28
  • 3.2.1.3 从网络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28
  • 3.2.2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28-29
  • 3.3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29-32
  • 3.3.1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积极影响29-30
  • 3.3.1.1 网络扩展了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来源29
  • 3.3.1.2 网络提升了大学生的参与权与话语权29
  • 3.3.1.3 网络有助于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29-30
  • 3.3.2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消极影响30-32
  • 3.3.2.1 网络成瘾30
  • 3.3.2.2 网络人格异化30
  • 3.3.2.3 网络行为失范30-31
  • 3.3.2.4 网络剽窃31
  • 3.3.2.5 人生观、价值观向自我倾斜31-32
  • 3.4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32-33
  •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传统路径33-38
  • 4.1 传统培养路径的基本内涵33
  • 4.2 传统培养路径的方法及特征33-36
  • 4.2.1 理论灌输法33-34
  • 4.2.2 社会实践法34-35
  • 4.2.3 自我教育法35
  • 4.2.4 榜样示范法35-36
  • 4.3 传统培养路径的基本经验36-37
  • 4.4 传统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37-38
  • 第五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路径的思考38-49
  • 5.1 网络时代转变培养路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8-40
  • 5.1.1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38-39
  • 5.1.2 网络对传统培养路径的冲击39
  • 5.1.3 转变培养路径的重要性39-40
  • 5.1.4 转变培养路径的必要性40
  • 5.2 网络环境下培养新路径的特点40-41
  • 5.2.1 开放性和实效性40-41
  • 5.2.2 丰富性和即时性41
  • 5.2.3 指向性和补偿性41
  • 5.2.4 多元性和交互性41
  • 5.3 网络时代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路径探索41-49
  • 5.3.1 建立高素质的网络道德素质教育教师队伍42-43
  • 5.3.2 充分重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43
  • 5.3.3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培养路径43-49
  • 5.3.3.1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43-45
  • 5.3.3.2 社会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45-48
  • 5.3.3.3 家庭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基地48-49
  • 第六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丽娅;21世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高亚杰;饶从满;魏薇;;伊藤启一统合性道德教育论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3 徐黎明;浅谈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成人学员思想道德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4 张庆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2期

5 吴晓华;徐晓放;;“以退为进”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年24期

6 邓秀芸;李志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4期

7 崔英静;李,

本文编号:343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3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