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经济转型期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3:11

  本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期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本文以当前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大背景,研究我国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失业问题。我国高等学校经过10余年扩招,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30%,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供给数量急剧增加。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弹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出现了与“奥肯定律”的明显偏离。因此,劳动力市场无法向骤增的大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知识失业问题应运而生。一方面,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另一方面,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只能选择以前由较低教育程度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在这种矛盾的现象下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失业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界定了核心概念“经济转型”和“知识失业”。分析了知识失业问题的形成与现状。运用近年来一系列统计数据探讨了经济转型与知识失业的相关性。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需求和供需匹配三个方面入手对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了阐述。同时,借鉴了美、日、德三国在治理知识失业问题上宝贵经验。最后,本文对解决知识失业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所以,本研究可以为国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科与专业方向,使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综合分析。同时,通过一系列社会经济综合政策,逐步消除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合理分割的制度因素,在科学处理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问题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互动,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使知识失业状况保持在合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转型 知识失业 就业弹性 劳动力市场分割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49.2;G647.3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2-20
  • 1.2.1 相关理论基础12-15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5-20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20-22
  • 1.3.1 经济转型20-21
  • 1.3.2 知识失业21-22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22-24
  • 1.4.1 研究方法22-23
  • 1.4.2 创新点23-24
  • 第二章 知识失业问题的形成与现状24-40
  • 2.1 知识失业问题的形成过程24-28
  • 2.1.1 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演变24-25
  • 2.1.2 高校扩张使知识失业进一步凸显25-28
  • 2.2 经济转型与知识失业问题的相关性28-35
  • 2.2.1 经济转型给解决知识失业问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8-33
  • 2.2.2 解决知识失业问题对经济转型的意义33-35
  • 2.3 知识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35-40
  • 2.3.1 主要表现35-37
  • 2.3.2 基本特征37-40
  • 第三章 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40-48
  • 3.1 供给方面40-43
  • 3.1.1 高等教育与知识失业40-42
  • 3.1.2 大学毕业生与知识失业42-43
  • 3.2 需求方面43-45
  • 3.2.1 社会需求与知识失业43-44
  • 3.2.2 企业需求与知识失业44-45
  • 3.3 供求匹配方面45-48
  • 3.3.1 劳动力市场与知识失业45-46
  • 3.3.2 政府与知识失业46-48
  • 第四章 国外治理知识失业问题的经验与启示48-54
  • 4.1 经验借鉴48-51
  • 4.1.1 积极面对市场需求的美国高等教育模式48-49
  • 4.1.2 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日本高等教育模式49-50
  • 4.1.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德国高等教育模式50-51
  • 4.2 启示51-54
  • 第五章 解决知识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54-61
  • 5.1 促进高校与市场的协同发展54-55
  • 5.1.1 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54
  • 5.1.2 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54-55
  • 5.1.3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55
  • 5.2 引导大学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55-56
  • 5.2.1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55-56
  • 5.2.2 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56
  • 5.3 增加社会与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56-58
  • 5.3.1 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56-57
  • 5.3.2 大力发展并优化第三产业57
  • 5.3.3 注重扶持中小企业57-58
  • 5.3.4 加快企业用人制度改革58
  • 5.4 健全大学生劳动力市场58-61
  • 5.4.1 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58-59
  • 5.4.2 修正劳动力市场信息失灵59
  • 5.4.3 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建设59
  • 5.4.4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建设59-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军;当前“知识失业”是过度教育还是教育深化?[J];教育与经济;2003年03期

2 董志强;;知识失业的成因及治理[J];浙江经济;2003年06期

3 杨卫军;对当前“知识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4 蚁雪飞;;浅析大学生“知识失业”现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肖娟;;“知识失业”初探[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4期

6 张婷婷;;论我国知识失业的根源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7 梁平;张娅岚;李国栋;;知识失业问题探析[J];经济论坛;2007年06期

8 赖德胜;孟大虎;;“知识失业”加剧凸显政府职责[J];人民论坛;2007年15期

9 苗艳梅;苗锦涛;;理性面对当前形势,轻松告别“知识失业”[J];社会工作;2007年06期

10 祝捷;董伟;;失败率在7成?知识失业“逼迫”创业教育前行[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薇辉;;对“知识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2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京京;张原瑞;;高等教育最优规模探讨[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效仿;知识失业:一个时代的来临[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阿静;警惕大学生5类“知识失业”[N];新华日报;2004年

3 商报记者 邓琳;创业教育挽救“知识失业”[N];北京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山丹;“过度教育”导致知识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省委副秘书长 吴军;化解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之困的思考[N];贵州日报;2010年

6 张明;五大因素诱发“知识失业”[N];市场报;2002年

7 李长安;优化产业结构消除知识失业问题[N];学习时报;2006年

8 ;五大因素诱发“知识失业”[N];安徽经济报;2002年

9 首都师范大学 李雅儒 毛强;“蚁族”折射“知识就业”难题[N];中国企业报;2011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龚丹韵;风暴中,大学生就业如何安全“入港”[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柯;“知识失业”的经济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晨;经济转型期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绥;当代中国知识失业的教育学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4 陈依娜;我国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5 翟娟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知识失业问题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魏铁军;社会学视角下当代我国知识失业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英兰;我国经济转型期知识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柳凤霞;我国知识失业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周明飞;高等教育扩招引发的“知识失业”[D];辽宁大学;2008年

10 董楠;硕士研究生知识失业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期知识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8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