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7-05-24 12:30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高尚品格是健全大学生人格要素的中心任务,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局。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状况不乐观,大学生缺乏对民族传统美德和品格的继承。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爱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品格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仁爱精神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加强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优秀民族品格、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本论文分四个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仁爱精神涵义的解读及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的阐述。通过释读仁爱精神和仁爱精神培育的涵义,挖掘仁爱精神培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论述仁爱精神培育的理论依据。包涵儒家文化仁爱精神培育的主要观点和仁爱精神培育的现代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以衡阳师范学院100名学生的仁爱教育现状的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方式陈旧,忽略仁爱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功利倾向增强,仁爱精神软弱;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第四部分是根据当前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单一教育方式;调整教育目标,打造全方位的仁爱教育;构建仁爱教育外在格局,全面促进仁爱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希望通过对策的实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弘扬优秀民族品格,达到推动大学德育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仁爱精神 大学生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4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4.1 文献研究法12
  • 1.4.2 逻辑分析法12-13
  • 1.4.3 调查访谈分析法13
  • 1.5 创新点13-14
  • 2. 仁爱精神解读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4-20
  • 2.1. 仁爱精神解读14-16
  • 2.1.1 仁爱词源释读14
  • 2.1.2 仁爱精神的历史发展14-15
  • 2.1.3 儒家仁爱精神的本质15
  • 2.1.4 仁爱精神培育的沿革15-16
  • 2.2 仁爱精神培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6-20
  • 2.2.1 仁爱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16-17
  • 2.2.2 仁爱精神培育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17-18
  • 2.2.3 仁爱精神培育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18-20
  • 3. 仁爱精神培育的理论依据20-25
  • 3.1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培育的主要观点20-21
  • 3.1.1 孔子论仁爱精神培育20
  • 3.1.2 孟子论仁爱精神培育20
  • 3.1.3 荀子论仁爱精神培育20-21
  • 3.2 仁爱精神培育的现代理论依据21-25
  • 3.2.1 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仁爱修养的论述21
  • 3.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青年仁爱修养的言论、观点21-23
  • 3.2.3 加强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相关文件精神23-25
  • 4. 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调查与分析25-32
  • 4.1 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和培育现状调查25
  • 4.1.1 调研的目的25
  • 4.1.2 调研的对象25
  • 4.1.3 调研的内容25
  • 4.1.4 调研的方法25
  • 4.2 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现状25-27
  • 4.2.1 仁爱精神认知方面25-26
  • 4.2.2 仁爱精神情感方面26-27
  • 4.2.3 仁爱精神践行方面27
  • 4.3 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现状调查27-30
  • 4.3.1 学校教育方面27-28
  • 4.3.2 自身修养方面28-29
  • 4.3.3 社会环境方面29
  • 4.3.4 家庭教育方面29-30
  • 4.4 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现状之原因分析30-32
  • 4.4.1 学校教育方式陈旧,忽略仁爱精神培育30
  • 4.4.2 大学生的功利倾向增强,仁爱精神软弱30-31
  • 4.4.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31
  • 4.4.4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31-32
  • 5. 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的对策32-38
  • 5.1 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单一教育方式32-33
  • 5.1.1 任课教师观念的转变32-33
  • 5.1.2 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33
  • 5.2 打造内外双重结构的仁爱教育33-34
  • 5.2.1 以自爱为基础33-34
  • 5.2.2 以爱他为目标34
  • 5.3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外部格局,全面促进仁爱教育34-36
  • 5.3.1 家庭教育作为基础34-35
  • 5.3.2 学校教育作为主体35-36
  • 5.3.3 实践活动作为途径36
  • 5.3.4 社会环境教育作为补充和加强36
  • 5.4 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36-38
  • 6.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44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静;;仁爱与关怀——儒家的仁爱教育思想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林火生;孔子“仁爱”观与基督教“爱人”思想比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廖宇;胡激;;浅析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8期

4 吴新颖;;传统仁爱观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8年05期

5 陈延斌;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J];道德与文明;1998年02期

6 程文亮;;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之异同比较[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7 胡激;;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3期

8 许春芳;;亚当·斯密论良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肖必恒;;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德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10 罗建文;大学德育必须贯穿“仁爱”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90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