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官产学协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8:05

  本文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官产学协同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程硕士属于应用研究型硕士,在产品创新、科技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推动生产过程中也扮演者重要角色。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专业学位中涉及学科最广、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型。实践证明,工程硕士教育不仅完善了我国学位类型,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而且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企业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官产学协同培养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工程硕士培养机制。这种新型培养机制有助于调动政府、企业、高校三者相互密切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在实际教育培养过程中,由于政府、高校、企业角色定位与运行机制的差异,三者在培养方式、合作途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导致管产学协同机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认清工程硕士官产学协同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政府、高校、企业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官产学协同机制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大。本文正是针对这一具体问题进行探索与尝试。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对研究背景、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概述;其次,介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再次,阐述工程硕士培养中,政府、高校和企业主体功能;第四,分析工程硕士培养的官产学协同机制,合作动力机制、利益协同机制、过程管理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质量监督机制为工程硕士培养起到促进和完善的作用。第五,分析国外官产学协同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的特点及启示。第六,分析推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具体措施。通过分析研究,官产学协同机制对于工程硕士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是政府、企业、高校密切互动、共赢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培养复合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官产学 工程硕士 官产学协同培养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问题提出10
  • 1.1.3 研究意义10-11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1-13
  • 1.2.1 官产学11
  • 1.2.2 工程硕士11-12
  • 1.2.3 官产学培养机制12
  • 1.2.4 协同机制理论12-13
  • 1.3 文献综述13-19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与发展动态13-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发展动态16-19
  • 1.3.3 文献评述19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9-21
  • 1.4.1 研究思路19-20
  • 1.4.2 研究方法20-21
  • 2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1-26
  • 2.1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概况21-23
  • 2.2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23
  • 2.3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中官产学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23-26
  • 3 工程硕士培养中官产学协同机制的主体功能定位26-31
  • 3.1 协同培养中的政府支持与监督26-28
  • 3.1.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政策引导26-27
  • 3.1.2 搭建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及资金资助平台27
  • 3.1.3 组建中介评估机构及质量监督体系27-28
  • 3.2 协同培养中的企业能力导向与实践训练28-29
  • 3.2.1 提供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28
  • 3.2.2 提供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技术的场所28-29
  • 3.2.3 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成为社会需求风向标29
  • 3.3 协同培养中的高校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29-31
  • 3.3.1 提供专业课程及基础知识29
  • 3.3.2 工程技术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9-30
  • 3.3.3 工程技术文化素养的熏陶与提升30-31
  • 4 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官产学协同机制分析31-38
  • 4.1 合作动力机制31-33
  • 4.2 利益协调机制33-34
  • 4.3 过程管理机制34-35
  • 4.4 法律保障机制35-36
  • 4.5 质量监督机制36-38
  • 5 国外工程硕士培养中官产学协同机制的借鉴与启示38-44
  • 5.1 美国案例与特点38-39
  • 5.1.1 三方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方式38
  • 5.1.2 积极的资金支持推动官产学培养工程硕士38-39
  • 5.1.3 有序的质量保障体系39
  • 5.2 日本案例与特点39-40
  • 5.2.1 政府对官产学协同培养工程硕士的高度重视39
  • 5.2.2 三方互惠互利的合作制度39-40
  • 5.2.3 完善的法律支持和政策引导40
  • 5.3 德国案例与特点40-42
  • 5.3.1 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40-41
  • 5.3.2 扎实的基础教育和专业实践41
  • 5.3.3 重视校企合作41-42
  • 5.4 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及启示42-44
  • 6 推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中官产学协同机制有效运行的建议44-48
  • 6.1 校企共建一体化联合培养基地,构筑合作共赢模式44
  • 6.2 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人才管理法制保障系统44-45
  • 6.3 多方位多渠道吸引资金支持推动工程硕士培养45-46
  • 6.4 信息化管理,形成官产学三方动态管理机制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国朝;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新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赵世强;张跃;李文;;试论以合作教育的方式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李建求;德国FH: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王东红;刘东;郑小林;何德忠;方祯云;;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许茂祖,张桂花;创新:21世纪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S1期

6 张海英;韩晓燕;郑晓齐;雷庆;;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张金波;;三螺旋理论视野中的科技创新——基于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李爱凡;李加林;黄裕城;;政府与高校合作创新产学合作模式之初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石火学;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黄义武;;多学科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官产学协同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0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