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与教育场域

发布时间:2020-10-10 20:31
   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结群意识和归属的需要,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是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价值表征,多元与一体则是其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的构建是推进社会、个体、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应当从多元互动文化场域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的凝练及其在教育场域中的渗透、国家治理取向的内化与教育导引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初育国;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谢晓蓉;生物传递基因与文化传播谜米[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左宏愿;;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中的族际政治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4 梁茂春;;“跨界民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越边境的壮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5 徐莉,陈时见;论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幼儿教育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稔穰,姜良存;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孙显元;;大学文化的载体和构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马海军;;浅谈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张中卫;;虚拟实践的产生、结构与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洋;中俄姓名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育国;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3 魏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五位少数民族党员[J];党史文汇;2001年06期

4 强世功;;“一国”之谜:Country vs.State——香江边上的思考之八[J];读书;2008年07期

5 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姜又春;;从联邦制设想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之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金春子;中国的跨界民族[J];民族团结;1995年05期

10 方文;;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司平;;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使命[J];学理论;2011年10期

2 韩丰;少数民族学生突击八个月可以用汉语、文学习大学专业——西北民族学院铁道系进行汉语文教学的经验[J];民族研究;1960年05期

3 白树荣;罗泽权;李晓明;;教育是脱贫的关键——禄劝县民族教育采访札记[J];中国民族;1990年07期

4 才旦;;民族院校学生文学写作的心理与知识准备[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白浩波;;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三语”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6 陶文俊;张浩;;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J];民族论坛;2008年11期

7 吐尔逊·塔瓦库力;;对华中科技大学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年18期

8 李辉;胡金连;方晓义;蔺秀云;;少数民族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的分析——以云南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03期

9 席海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建议[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3期

10 王建辉;李丽辉;;双重教育管理模式促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翔浩;和合视域下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拴云;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罗毅;西南民族地区初中阶段民族学生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媛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琳;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陶文俊;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耿玉玲;内地少数民族高中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赵北扬;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俞淼;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韦志均;广西少数民族女性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83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