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4:45
   延边地区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同朝鲜、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往来最近的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东北亚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中韩劳务输出的进一步升温,延边地区凭借着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与民族特点,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朝鲜族越来越多,造成朝鲜族的家庭结构及其稳定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其子女的家庭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朝鲜族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存在的不足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而高中阶段正处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也正需要家庭的关爱和呵护。基于此种情况,使得我们对于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为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并推动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对家庭教育进行的研究和讨论,从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入手,分析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试图为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进而为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本文选取了延边地区有代表性的8所朝鲜族高中,即延吉市二中、图们市一中、珲春市二中、龙井高中、敦化市二中、和龙高中、安图二中、汪清二中和一所汉族高中,即图们市二中作为被试,对其中的1201名学生和家长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问卷的回收率为99.7%,家长问卷的回收率为87.1%。此问卷分别从家庭文化背景、家庭经济背景、家庭动机背景、家庭情感背景、家庭环境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现状,通过深入钻研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查阅大量的相关信息,经过思考,归纳出当前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家长不具备加强自身学习的条件;第二,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第三,家长的施教“符号”不能让孩子接受并与其进行互动;第四,不重视教育的合力作用;第五,家庭认知环境缺少和谐氛围。 针对当前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与非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从家长素质的制约、家庭结构的残缺、教育观念的陈旧、教育合力的不足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试图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当前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第一,家长应结合本民族实际,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第二,父母应提高认识,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第三,家长应立足现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第五,营造温馨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7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家庭教育理论概述
    2.1 家庭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2 认知发展理论
    2.3 符号互动理论
    2.4 教育系统理论
    2.5 家庭教育的政策依据
第三章 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分析
    3.1 调查设计
    3.2 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
    3.3 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4.1 家长应结合本民族实际,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4.2 父母应提高认识,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4.3 家长应立足现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4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4.5 营造温馨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学生问卷)
附录B(家长问卷)
附录C(学生、家长访谈提纲)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倩;走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困境的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丽群;家庭教育对中职女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柳;滇西南多民族地区女童家庭因素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童娴;当前家庭教育对中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9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839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