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9 15:06

  本文关键词: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体育学院》 2015年

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

李全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媒体凭借其特有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优势成为人们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及传统媒体的融合使其成为了体育信息传播的首要途径,而对体育信息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在校大学生,他们受益于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随时随地传播,这些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正积极地影响着他们的体育生活。 本研究以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体育学院5所北京地区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北京市大学生接触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手机媒体已超越网络媒体成为北京市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大学生从手机媒体中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内容一应俱全的手机WAP门户网站,传播效率较高的手机社交软件和个性化较强的体育类APP发展势头迅猛;2/3的大学生会经常甚至每天都接收手机媒体体育信息,但平均每天的关注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居多;获取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以了解体育动态、观赏体育比赛和增加体育知识为主;主要关注体育新闻类、体育知识类和赛事直播类体育信息;最看重手机媒体即时性强和便利性强的传播优势;认为手机网络不稳定、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差和4G网络还未普及影响上网速度是手机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上的缺陷。 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有积极影响,影响较大。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态度的积极影响问题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别,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参与体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信息素养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运动工具类APP对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督促作用,但仍有近1/3的同学未使用过值得我们反思;手机媒体社交类软件中好友对其运动经历和感受的分享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体育知识类信息在手机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实用性也较强,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他们参与体育有一定影响,但体育知识类信息在手机媒体中的分享率一般。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G4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霞明;;对中学生接触体育信息传媒进行体育休闲、娱乐的思考泉州市区中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2 童锦;纵艳芳;;北京奥运会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影响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3 李勇勤,严海平,王丹,于晓红;体育新闻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4 王慧琳,闫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介入我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5 潘志贤;孙明兴;李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6 韩兵;黄亚玲;;体育信息的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张龙;黄霞;耿建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谭延敏;张铁明;刘志红;;大众传媒对小城镇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刘正国;李莉;;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其锻炼行为影响的预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卢家银;段莉;;手机媒体的后现代性透视[J];东南传播;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林;;大学生体育课程重修现状调查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双;任远金;;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潘志贤;;辽宁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4 陈雁飞,胡峰光,代浩然;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5 陈利和;彭跃清;;体育锻炼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兴趣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6 王平;;高职院校女生厌学体育的心理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7 童锦;纵艳芳;;北京奥运会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影响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8 胡金萍;王强;;大众传媒技术在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理论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9 陈连珍;朱华;;粤西高校女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特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10 朱薇;;论微博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红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形成的理论初探[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桂梅;姚国强;张怀川;;贵阳市七中初中部学生参与田径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毛芝海;;体育信息传播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2期(总第118期)[C];2010年

4 杨芳;;“阳光体育”视野下湖南省高校体育活动现状研究[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20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爽;基于TAM/TPB整合模型的移动广告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余汉生;澳门地区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6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彦;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萍;沈阳市不同阶层城市成年人体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忠红;个体特征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胡晨曦;三峡大学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莉莉;上海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刘丽媛;体育题材动漫对激发和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初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俊;不同运动干预对儿童身体自尊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牟晋京;山东省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春英;高中生体育成就动机、体育学习态度与体育成绩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倩;“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河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放;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学习动力调节系统调查和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佳丽;福建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长伟;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形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勇勤,严海平,王丹,于晓红;体育新闻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杨春,夏冬生;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识状况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杜晓红;陈永发;赫忠慧;;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毛晓峰,南郎扎西;我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小议[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郑雅钦;手机小说 别样风景[J];多媒体世界;2004年09期

7 孙和平;;手机媒体与体育节目发展[J];电视研究;2009年06期

8 林福华;手机的移动视频业务[J];电子世界;2005年09期

9 金震茅;手机电视领军"第二媒介时代"[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2期

10 汪明旗;;江西省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荣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秦四齐;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浅论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徐莉;;浅析当前手机媒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杨海燕;张晓丽;;论手机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J];铜陵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吴碧莲;;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姚真真;;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4年18期

6 匡文波;;中国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艾莉莎;;手机媒体:在社会系统中求创新——浅析新技术传播下手机的外在功能和内在功能[J];理论月刊;2006年S1期

8 钟倩;;手机媒体发展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2期

9 罗庆龙;;手机媒体的互动功能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陆占奇;;手机媒体发展与信息传播自由度的扩大及其约束[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鸿;;民族地区如何利用手机媒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以内蒙古地区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于振涛;;手机媒体作为高校学生培养载体的研究[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开余;张铨;刘聪聪;;区域性手机媒体的开发与应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何晋文;;手机媒体与融合监管[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徐晓彤;;基于手机媒体自行车租赁应用的设计思考[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包翔;;中小型图书馆基于手机媒体服务的探索[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红星;王志雄;古娟;;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的传播现状与监管对策[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C];2014年

9 蔡钧;;打开手机看新闻——“中国江苏·3G”带来资讯新体验[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10 韩静;游苏宁;;手机媒体与纸版科技期刊结合可行性初探[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广;[N];中国电子报;2007年

2 匡文波;[N];中国民航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邱桂奇;[N];通信信息报;2006年

4 刘滢;[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胡朋;[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廖丽娜 德瑞电信咨询咨询顾问;[N];通信产业报;2009年

7 ;[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金良;[N];人民邮电;2009年

9 特约撰稿 王斌;[N];通信信息报;2010年

10 全国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吴红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悦;论手机媒体对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杜虹;公共治理中的手机媒体参与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3 耿旸;关于手机媒体技术演化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韩玉;手机媒体发展态势及舆论引导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韩丽婷;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易萍;四川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手机媒体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郑炜;手机媒体侵权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冯君;论手机媒体的现状与未来[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戴娜;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于丹;浅析融媒时代手机媒体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34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