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王芗斋武术人生与拳术思想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2 12:25
  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优秀文化如何与现代进行对接?是所有传统文化传承均要回答的问题,在全球化、现代化日益加速的当下,这个问题的探讨显得更为紧迫。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传承?哪些东西应该值得保留,哪些又是必须根除?“继承”与“革新”的途径在哪里?则是引发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所在。当下,理论界对武术现代化的研究,惯常的思考路径大多是从“高处着眼”,而缺乏“底层视野”,然而,武术现代化的发展毕竟并非是一个理性设计的过程,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实,因此,亟待对底层群体的关注。本研究从“底层视角”出发,采用“以小见大”方式,选取王芗斋这一武人为个案,运用生命史研究法、解释性叙事研究法以及口述史研究法,对王芗斋的武术人生与拳术思想历程、嬗变及价值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下武术的现代化或者武术的“继承与革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示。研究得出:1.王芗斋1886年生,在其童年生活中,乡野武风为其播下“尚武”的种子,而其医学世家背景、幼时的“蒙学”教育,以及因“体弱”而拜师,但又未行“拜师”之仪等异于一般武人的经历,构成了他日后形成了有异于“他者”对“武”的理解的动因。1894年,他拜形意拳师郭云深为师,...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个案选择
        1.2.1 聚焦武术现代进程中的武人
        1.2.2 选择“王芗斋”为个案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1.4.1 在著述整理方面
        1.4.2 在学术论文方面
        1.4.3 有关王芗斋的学术活动与专题研究
    1.5 理论预设与研究设计
        1.5.1 框架理论基础
        1.5.2 基本研究思路
        1.5.3 研究创新之处
        1.5.4 研究方法与概念
    1.6 资料整理与章节概要
        1.6.1 资料收集与整理
        1.6.2 研究分期与章节内容梗要
2 时空、家世与王芗斋“拳术”思想的发端
    2.1 社会、武林与出生地之境
        2.1.1 民间环境与武林生态
        2.1.2 出生地“武”之生态与传统
    2.2 王芗斋的家世与拜师经历
        2.2.1 家世与当地的武俗民风
        2.2.2 王芗斋“师承关系”的梳理
    2.3 幼年习艺继承形意拳传统
        2.3.1 郭云深授其拳术“奠基”之术
        2.3.2 习艺期间获“观”与“打”的体验
        2.3.3 与郭云深、李振山习“交手”之法
    2.4 本章小结:生境与习得
3 “尚劲重意”:新体验整理与拳术系统初建阶段(1907-1928)
    3.1 战场“实战”反思与门户武术交流
        3.1.1 战场实战失利引发对传统拳术探查
        3.1.2 “同伴”切磋:京师门户武术交流
        3.1.3 对手促进:与周子岩、李瑞东较艺
    3.2 京外游学获得传统武术的新体验
        3.2.1 一游:造访少林“恒林”与湖南谢铁夫
        3.2.2 二游:串访方恰庄、陈方舟与黄慕樵
    3.3 思辨“形与意”:革新形意拳著《意拳正轨》
        3.3.1 “递贴拜师”追认身份受邀至“天津授拳”
        3.3.2 形意并重:著《意拳正轨》突出筋、劲、气、战习练
    3.4 本章小结:继承与新体验
4 “重理立学”:中西拳理双向延伸后的完善阶段(1929-1944)
    4.1 审视旧拳术尝试建立新“拳术”体系
        4.1.1 对旧拳术技击能力的全面审视
        4.1.2 吴、钱二人触发其“革新”旧拳术
        4.1.3 精研西洋拳术突破与革新传统武技
    4.2 践履新“拳术”体系与武人交流倡导
        4.2.1 四存学会践履与完善新“拳术”体系
        4.2.2 倡导新“拳术”体系与武人交流
        4.2.3 对战“东洋拳”对拳术进行重新定位
    4.3 “审旧提新”:检视旧“拳术”并写就《拳道中枢》
        4.3.1 全面检视与痛斥旧拳术的“糟粕”
        4.3.2 革新旧有“授艺”与“师徒”制
        4.3.3 著《拳道中枢》新解拳术定位与体系
    4.4 本章小结:审旧与立新
5 “击养一体”:拳术指导思想的反思与深化阶段(1944-1963)
    5.1 “击”转“养”:拳术认知发生改观
        5.1.1 新话语体系下重新思考拳之“养”
        5.1.2 设立拳学研究会倡导研拳
    5.2 大胆言说“击养一体”的拳术理念
        5.2.1 倡导“击养一体”思想并创编新功法
        5.2.2 批驳伪“养生功”坚持践行“拳术”
    5.3 离世前对拳术再调整与深化
        5.3.1 受徐燕荪、齐白石、李苦禅等人启迪
        5.3.2 继续践行“养生”至死不离拳
    5.4 击养述径:晚年拳术著作中的拳术思想
        5.4.1 “桩功”与“养气”是“拳术”的本源
        5.4.2 释拳、述习拳之径与应敌心法
    5.5 本章小结:反思与深化
6 王芗斋拳术思想核心理路、嬗变归因及当代启示
    6.1 核心理路:王芗斋对旧拳术之“守”与“革”
        6.1.1 破旧立新:对旧拳术之“革”
        6.1.2 继承发扬:对旧拳术之“守”
    6.2 王芗斋拳术思想嬗变归因
        6.2.1 少时“基因”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
        6.2.2 拳术思想嬗变的外在机缘
        6.2.3 决定其拳术思想嬗变的内核特质
    6.3 王芗斋拳术的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反思
        6.3.1 王芗斋拳术思想的当代价值
        6.3.2 王芗斋拳术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6.3.3 由王芗斋拳术思想反观中国拳术的现代转变
    6.4 本章小结:横剖与升华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王芗斋拳术思想形成与嬗变的“底色”
        7.1.2 王芗斋拳术思想的三阶嬗变与特征
        7.1.3 王芗斋拳学“持守与革新”的实践经验
        7.1.4 王芗斋拳术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局限
        7.1.5 王芗斋拳学思想之于武术现代化的反思
    7.2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王芗斋生平大事记简谱
附录2:访谈录(摘录)
附录3:学习简历与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56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56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